中新網鄭州1月21日題:河南“兩會”熱議“四個強省”奏響“十四五”發展強音

作者 楊大勇 王登峰 闞力 李明明

1月21日,2021年河南“兩會”閉幕。會議期間,“四個強省”不僅是河南“兩會”的關鍵詞,還成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他們的聲音合奏出“十四五”發展強音。

2021年,河南省政府省長尹弘所作的《工作報告》提到,當前,河南已經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了現代化建設新征程,走到了由大到強、實現更大發展的重要關口,站上了可以大有作為、為全國大局作出更大貢獻的新起點。

根據《中共河南省委關於制定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河南省政府編制了《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描繪了“十四五”時期的發展目標,提出緊緊圍繞奮勇爭先、更加出彩,堅持“兩個高品質”,基本建成“四個強省、一個高地、一個家園”的現代化河南。在經濟強省建設上,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在文化強省建設上,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發展進入全國先進行列;在生態強省建設上,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基本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開放強省建設上,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水準大幅提升,貿易和投資實現高水準自由化便利化,營商環境進入全國先進行列,國內大迴圈重要支點和國內國際雙迴圈戰略連結地位基本確立。

創新融合 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間,河南省生産總值先後邁上4萬億元、5萬億元兩個大臺階。那麼,“十四五”河南圍繞建設經濟強省該如何干?

河南省人大代表、寶豐縣委書記許紅兵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平頂山市唯一列入國家重點開發區域的縣,將對標全國百強縣指標體系,建設“四強縣”、邁入全國“一百強”的奮鬥目標。今後將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建設鄉村強縣,通過一二三次産業融合發展,積極探索可借鑒、可複製、可推廣的鄉村振興模式,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為“四個強省”建設作出積極的貢獻。

河南省人大代表、安陽縣委書記王紅兵表示,作為河南省優化開發縣,今後將圍繞深化縣域治理“三起來”示範創建,要建設産業示範新高地、宜居活力新安東、幸福美好新家園,把産業、城市、鄉村建設貫通起來,走創新融合、産業融合、産城融合、城鄉融合、要素融合的高品質發展之路。融合科技創新、政策創新、産業創新、模式創新,做強做大實體經濟,打造産業示範新高地。

以上兩位縣委書記對發展縣域經濟做了佈局,都不約而同地提到産業融合,打造有奔頭的産業。河南省政協常委、河南省工業和資訊化廳副廳長郝敬紅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提到要構建“産業體系”。

郝敬紅表示,“十四五”期間,河南將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為主攻方向,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持續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著力構建“556”産業體系,加快形成“能級更高、結構更優、創新更強、動能更足、效益更好”的發展新格局,鞏固提升製造業在河南省經濟中的支柱地位和輻射帶動作用。到“十四五”末,河南省力爭培育10個萬億級産業、10個千億級新興産業集群,著力打造10個戰略新興産業鏈、壯大6個戰略支柱産業鏈,加快建設先進製造業強省。

“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企業快速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強引擎”,而企業發展中亟需便利的融資條件,構建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更好地支援實體經濟發展,是經濟強省建設的迫切需要。”河南省政協委員郭斌如是説。

傳承中創新 為“非遺”安家

河南省地處中原,是中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文化底蘊豐厚,文化遺産豐富多彩,是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大省,尤其是黃河流域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尤為豐富。

河南“十四五”目標明確,文化軟實力將實現更大提高。

“河南省目前的非遺文化的展示傳播,主要依靠現場活動的展演展示,尚沒有一個固定的展示場所。”河南省政協委員程青梅建議,建設一座集研究、展示、轉化于一體的河南非遺博物館,將為河南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的傳承保護髮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黃河非遺博物館的籌建將是黃河流域文化推廣和文明展示的一重要舉措,具有深遠的文化影響,是對內教育和對外展示的一個窗口工程,並能為當地帶來巨大的經濟帶動效應。”河南省人大代表賈艷梅認為,黃河非遺博物館的建設可為當地打造一座集文明展示、歷史變遷、非遺傳承、旅遊銷售、活態互動、産業賦能的地標性的人文旅遊景點。

少林功夫作為一種人文文化現象,具有完整技術和理論的傳統文化體系,在中國早已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已成為中華文化的寶貴遺産。2006年,少林功夫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從少林功夫的養生、審美、文化三大價值考慮,河南省人大代表、登封市少林塔溝武術學校黨委書記兼理事長劉海科建議,儘快把少林功夫申報成為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出河南貢獻。

“陶瓷源、中國窯文化品牌應該能成為河南真正的歷史文化地標。”郭愛和説,它們是宣傳中原文化、黃河文明很好的載體。陶瓷是中國文明的全程見證者,中國洛陽三彩是陶瓷史上的創舉。在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中,洛陽急需建設一個以三彩陶瓷為主線的世界頂級博物館,為“中國窯”代言,向世界展示三彩的無窮魅力。

有專家表示,傳承和保護好河南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不僅是建設河南“文化強省”的標誌之一,還有利於河南文化在傳承中創新。

生態保護 引入“智慧”技術

2021《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1年,將突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尹弘在報告中指出,河南今後將加強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按照黃河流域中游“治山”、下游“治灘”、受水區“織網”的思路,分區分段、因地制宜推進流域生態建設。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保護修復重大工程,推進沿黃生態廊道建設,率先實現鄭汴洛段全線貫通。持續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完成南太行地區生態保護修複國家試點工程。分類推進水污染治理,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對影響黃河生態的企業和項目進行嚴格控制、適當調整,嚴禁在沿黃生態廊道周邊建設各類産業園區。完善水沙調控機制,實施干支流後續防洪工程,加快推動貫孟堤擴建工程立項,謀劃推進溫孟灘防護堤加固、黃河下游灘區綜合提升治理等工程。健全常態化監管機制,深入實施“河長+檢察長”制,持續加大執法力度,鞏固提升“清四亂”成效,確保黃河安瀾。

“十四五”期間,河南決定實現大河大山大平原保護治理實現更大進展。生態強省加快建設,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態保護修復走在黃河流域前列,森林河南基本建成。

在今年的河南“兩會”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同樣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

河南省政協委員戴繼濤在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當下,河南正處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在河南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戰略部署中,應充分運用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5G(IABCDG)等數字化思維、技術和工具,提升河南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成就及影響。

河南省人大代表王勁松建議,持續加大對沿黃地區的資金支援力度,成為當務之急。現正積極動員多位企業家,引導企業利用自身優勢,積極融入河南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成立“黃河生態大保護公益基金會”,希望通過設立該基金會,多措並舉推動河南省沿黃地區重點項目加快落地實施。

對外開放 充分利用市場資源

尹弘在《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1年,河南將更大力度推進改革開放,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十四五”期間,河南將支援鄭州、洛陽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區域消費中心和特色消費中心。構建國內國際雙迴圈的戰略連結,提升鄭州航空港支撐服務雙迴圈功能,推進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和園區建設,爭創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擴大與東盟、日韓、中亞、歐盟等重點國家和地區雙向投資經貿合作,在融入新發展格局中探索路徑、爭做示範,努力實現自主自強目標。

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省社科院院長谷建全表示,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建設之後,河南搶抓機遇,提出打造內陸開放高地。鄭歐班列和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速度快、效果好、水準高。實踐證明,開放是河南經濟發展動力的一個根本“源泉”。“十四五”是河南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的一個關鍵時期,在對外開放中,河南更要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要求,打造更高水準、更高品質的內陸開放高地。

谷建全建議,“十四五”期間,河南應乘勢而上,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完善河南對外開放經濟體系,充分利用市場資源,提升河南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順應新發展思路,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把一系列對外開放的平臺和載體進一步提升;河南自貿區,一系列口岸建設,保稅區等平臺,對河南開放起到很重要的支撐作用,進一步提升發展水準和品質;發揮河南優勢,進一步提升鄭州-盧森堡雙樞紐的功能,特別是鄭州航空港在對外開放中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打造平臺,暢通渠道。此外,改變思想觀念,擴大內需同時,提升對外開放合作的水準和能力,相互促進,提升雙向迴圈發展。

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馬健表示,河南商務系統將在“十三五”商務事業改革發展的基礎上,把準坐標和方位,提高在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中的參與度、連結度和影響力,持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內陸開放高地,邁出開放強省建設堅實步伐。

河南省人大代表、焦作市政府市長徐衣顯認為,通過參加此次河南“兩會”,最深的體會是創新正成為河南的核心關鍵;協調正成為河南的突出任務;生態正成為河南的靚麗底色;開放正成為河南的鮮明標識;共用正成為河南的幸福行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