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共産黨總書記羅伯特·格裏菲思接受本網記者書面專訪,闡述他對中國脫貧成就、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中國發展道路的看法。格裏菲思認為,消除貧困顯示中國共産黨的政治決心,這個目標與社會主義制度完全相容,而資本主義制度則不可避免地會産生不穩定、危機和不平等。

《參考消息》: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中國在2020年依然完成脫貧攻堅既定目標。您如何評價中國在扶貧工作上的努力?

格裏菲思:中國對消除貧困的目標和政策持開放態度,將其列為最優先事項,並根據既定目標不斷調整進度。這與許多其他國家的立場形成鮮明對比。在其他國家,“減少貧困”只是隱藏在眾多目標中的虔誠願望。中國在2020年年底前消除絕對貧困,這是中國在70多年間使8.5億人擺脫極端貧困的成功標誌。正如世界銀行已經承認的那樣,這是人類歷史上舉世無雙的壯舉。

鋻於中國所取得的扶貧成就,中國的經驗對貧困人口仍然佔相當一部分比例的其他國家非常有價值。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準、經濟特徵、當前不平等的嚴重程度等,這些成功經驗會更適合某些情況與中國類似的國家。

當然,中國在許多方面比一些不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更具優勢。例如,中國經濟的關鍵部門是公有制,而整個經濟運作中需要宏觀計劃的指導,在必要時接受國家干預或控制。市場機制也在這種更廣泛的背景下運作。這與新自由主義的“自由市場”和私有制原則有根本不同,後者決定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進程。然後是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和執政角色,中國共産黨從意識形態上致力於消滅貧困,這個目標與社會主義制度完全相容,並對該目標充滿信心。而資本主義制度則不可避免地會産生不穩定、危機和不平等。

《參考消息》:您覺得中國減貧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格裏菲思:我認為,促使中國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很多,包括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部門的公有制和控制權;大規模的基礎設施計劃,包括教育、技術、運輸和通信等;福利國家的建設;設定和實現特定目標的政治決心,在中國的語境下,主要是指執政的中國共産黨的政治決心。從這些關鍵因素中,很難挑出其中任何一項供其他國家複製。也許正是這些因素的綜合,才是其他國家在適應國情的基礎上可以學習和應用的最重要的中國經驗。

當然,我對其中一些舉措的印象更深刻,比如中國較富裕地區向較貧窮的內陸地區提供的直接援助。這實際上是一種“孿生”形式,對雙方都有利。這種對口支援由中央和地方根據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制定方案,然後啟動援助、監測進展和增加額外的幫助。(文/孫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