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舉行。據介紹,近期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相關部門出臺了政策措施和技術指南,部署加強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貨物源頭管控、生産經營過程防控和從業人員防護等。

進口物資被病毒污染範圍擴展到集裝箱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表示,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上升。截至目前累計超過5890萬人感染,近30天全球日均新增確診病例超過50萬例。我國境外輸入病例來源國家不斷增多,傳播風險進一步加大。

米鋒介紹,近30天,我國累計新增本土確診病例98例,是此前30天的7.5倍。多數病例來自聚集性疫情,疫情傳播呈現出“從物到人”和“從人到人”並存的特徵。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波及省份增多,涉及産品範圍從海産品到畜禽肉類産品,進口物資被病毒污染範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集裝箱。

米鋒表示,將繼續堅持“人”“物”同防,強化疫情監測、資訊報告和應急處置。近期,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相關部門出臺了政策措施和技術指南,部署加強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貨物源頭管控、生産經營過程防控和從業人員防護等。

進口冷鏈食品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經營司市場稽查專員陳谞表示,近期天津、山東等9省份相繼報出與進口冷鏈食品相關的疫情情況,屬地市場監管部門第一時間開展全面排查,督促相關經營者立即下架封存,嚴格按照規定處置,及時向相關省份通報涉疫食品的流向資訊。

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督促指導食品生産經營者改善衛生條件,嚴格進貨查驗等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對進口冷鏈食品專用通道進貨、專區存放。食品生産經營者採購進口冷鏈食品時還要出具相關單位出具的“業經消毒”等證明,無證明的不得加工、銷售。

市場監管部門要求對進口冷鏈食品做到來源可查、去向可追,提醒食品生産經營者嚴格落實健康上崗要求,指導直接接觸進口冷鏈食品等傳染風險高的人員做好健康防護。

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畢克新介紹,為了切實加強常態化防控工作,海關總署于11月9日印發了進口冷鏈食品口岸環節消毒實施方案,包括明確口岸環節預防性消毒的工作要求、作業流程及配套措施。海關部門負責按規定對進口冷鏈食品進行新冠病毒的監測、檢測等工作。到11月24日24時,口岸環節預防性消毒160萬件,重量3萬多噸,包括被抽中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集裝箱、空運托盤等。下一步,海關將積極配合相關各方做好後續工作,確保冷鏈食品安全。

關注1

低溫冷庫食品包裝消毒技術正在研究中

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張流波在發佈會上介紹,目前並沒有發現直接食用冷鏈食品引起的感染。

關於冷鏈食品消毒的問題,張流波説,從近段時間發現冷鏈食品包裝跟疫情有比較大的關聯後就發佈了相關技術指南。指南對於在常溫情況下對冷鏈食品包裝的表面消毒是完全沒問題的。“對於低溫冷庫裏如何消毒,我們正在加緊研究,希望儘快出結果。”

進口冷鏈食品還能吃嗎?張流波表示,到現在為止,與低溫冷凍食品相關的主要是流通環節,並沒有發現因為食用冷鏈食品引起的感染。“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大家都不會因噎廢食。起碼目前風險是比較低的。”張流波表示,目前已對冷鏈食品包裝的表面進行消毒處理。經過消毒後,我們再接觸冷鏈食品應該是安全的。所以不要過於緊張。

“如果你買的不是正規渠道,而是海淘的産品,這些産品的表面一定要消毒處理,做好防護。”張流波説,接觸了這些産品,要洗手並做好衛生防護。同時,在疫情期間,最好吃熟食。處理這些食品的時候還要注意飛濺,避免對周邊環境的污染。處理完後,還要對環境做必要的清潔和消毒處理。

關注2

通過加強檢測等防止病毒通過物流入境

昨日發佈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進入冬季,無論是空運、陸運、海運,由於環境溫度和冷鏈的環境是一樣的,這也要求我們對防控有新的認識。對於物品和集裝箱入關,加強檢測,減少受污染的食品進入國內。加強環境和人員檢測,一旦有環境污染和人的感染,就能及時發現,第一時間把疫情控制在萌芽中。吳尊友表示,這一系列的舉措對於防止新冠病毒以國際物流為載體傳入中國起到了較好的防控作用。

吳尊友指出,進入冬季以後,全球疫情形勢不樂觀。全球面臨著大考,中國也面臨著大考。接下來又是春節的人員大流動,只要人群中沒有感染者,就不會發生重大疫情。總結過去11個月的經驗來説,我們有信心防止疫情捲土重來,防止出現2020年初的嚴重疫情。做到這些要把科學防控措施綜合應用,概括起來就是:科學防控、精準施策、集中發力、突出重點,做到及時發現,第一時間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