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多地接連出現散發疫情 冬季疫情防控難在哪兒?

中新社北京11月23日電 (記者 李亞南)繼11月初新疆局地疫情首次實現病例零新增後,上海、天津、安徽、內蒙古又接連出現十余起散發病例。零星“疫”火為何不絕,當前疫情防控主要面臨哪些難題?

11月22日晚,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組織所有相關人員進行集體核酸檢測。中新社記者 殷立勤 攝

面對嚴峻的國際疫情防控形勢,“人、物”同防外防輸入的重要性被中國官方及專家學者屢次提及。

天津市疾控中心近日對該市多例病例呼吸道標本進行測序分析的結果顯示,與當地此前一例無症狀感染者的病毒序列一致,該無症狀感染者係濱海新區楊北物流園搬運工人,感染的病毒屬於L基因型歐洲家係分支I。因此,基本判定多起病例均與進口冷鏈食品相關。

實際上,因此前北京、大連、青島疫情均曝出與冷鏈相關,有關部門早已逐步加強冷鏈環節的疫情防控。日前福建、湖北、甘肅、山東等多地又曝出從冷鏈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後,各地已紛紛加強從進貨到消費終端的冷鏈食品防控。

然而,要做好“物傳人”疫情防控,需要關注的還不僅僅是冷鏈。

上海市疾控中心23日透露,日前當地確診的一例病例,與在安徽確診的另一例病例同為上海浦東機場從事貨物搬運的工友,兩人曾于同一日共同進入並清理過一個來自北美地區返滬後的航空集裝器。暴露時間到發病時間符合發病潛伏期,同時兩例病例基因高度同源,與北美流行株高度相似,提示感染來源為境外輸入。

“進入冬季以後,所有國際貨運環境類似于夏天所説的冷鏈,冬季低溫造成‘非冷鏈’趨於‘冷鏈’效果。”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受訪時指出,近期國際疫情嚴重,境外貨品被污染風險大,且冬季氣溫低,病毒在物品表面存活時間會延長,接觸這些物品感染風險隨之增加。因此,進口非冷鏈貨品也要按冷鏈標準管理,堅持貨品採樣檢測、人員定期篩查。

冬季多種呼吸道傳染病高發,作為阻擊疫情蔓延的第一道防線,各地發熱門診和發熱哨點門診的佈局也至關重要。

上海近日一例病例在醫院發熱門診就醫後確診,該醫院院感防控到位,後續排查和檢測結果發佈迅速,當地疫情防控和市民生活井然有序,一系列操作被網友稱讚為淡定從容的“上海樣本”。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近日在多個場合強調,要跑到病毒前面,起跑速度一定要快,而起跑線就在各個城市醫療機構的發熱門診和發熱哨點門診。包括北京新發地、大連、上海浦東等地的多起疫情的首例都是在發熱門診發現。

“上海在今年上半年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擴大了上海市的發熱門診和發熱哨點門診的佈局。”張文宏説,一個城市有網格化的發熱門診,建立了敏感的發熱門診體系,就能夠及時找到第一次發病的病人。

針對未來中國疫情形勢,官方近日多次指出,冬季將處於疫情零星散發狀態,局部地區可能發生聚集性疫情。未來要強化聚集性疫情應急處置,以及春節假期前後疫情防控。

張文宏在談及“冬季多地現本土病例後的抗疫新態勢”時表示,從防控效果來看目前的疫情都在可控範圍,並未有連續性的社區二代病例發生。未來防疫挑戰的艱巨性和長期性可能會超出大多數人的想像。應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尋求最具成本效益比的抗疫策略。當前防疫策略的探索越多,未來全面控制疫情並且維持社會生産生活常態化的把握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