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東西感動著;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縱奔流著;我想把一切東西都告訴給我祖國的朋友們。但我最急於告訴你們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經歷,這就是: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戰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1951年4月11日,一篇名為《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抗美援朝戰地通訊,發表在了《人民日報》上。後來,這篇文章入選全國中學語文課本,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魏巍。

在烽火中成長起來的“戰士”作家

“在血與火的鬥爭中,偉大的人民群眾不僅教育了我,也養育了我,我對此將永遠感念不忘。”魏巍是在烽火中成長起來的“戰士”。

17歲時,魏巍參加了八路軍。從抗大畢業後,他參加了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的“前方戰地記者團”。1939年,日寇大掃蕩,他被分派到參加過安順場強渡大渡河的英雄團隊老一團擔任教育幹事。他隨部隊活動於易縣、滿城、徐水、淶水和狼牙山周圍地區,參加了大龍華殲滅戰、雁宿崖殲滅戰和黃土嶺圍攻戰等有名的戰鬥。在血與火的鬥爭中,魏巍有機會親近堅持遊擊戰爭的英雄人民,他説:“晉察冀的群眾和溪流都經常沉入到我的詩思中”。

1950年志願軍赴朝參戰後一個月,魏巍作為部隊文化工作者被派往朝鮮,完成調查任務後,本可以回國的他,卻選擇了去前線。前方將士那不怕死的英雄氣概強烈地震撼著他,他急切地想讓祖國人民了解自己的兒女是怎樣的英勇,是怎樣的頑強。他在前沿陣地上採訪了3個月,寫就了感人肺腑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戰士和祖國》等通訊。

踏過被炮彈深翻過的陣地,手握過鮮血浸透的泥土,魏巍對於戰爭、戰士有著更深刻的理解。他曾説,與抗美援朝偉大戰爭相適應的應該是一部鴻篇巨制,僅僅寫出《誰是最可愛的人》遠遠不夠。“寫一部長篇的念頭,1953年春天二次赴朝時,就在我胸中強烈地鼓脹著了。”1978年9月,75萬字三卷本的長篇小説《東方》誕生,深刻再現了那段火紅的歲月。

在魏巍的構思本中,有這樣一段話,今天讀來依舊令人熱血沸騰:隨著戰爭進程的發展,全國人民那種革命熱情像火山爆發,處處衝擊著我,引起我進一步的思考,又從理性上加深了認識,越想越不簡單……這些充分顯示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含義。今天的東方已經不是昨天的東方,東方變了,一個強大的中國已經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偉大鬥爭給予我的感動,從理性上對這場鬥爭意義的認識轉化為一種強烈的創作衝動,這場鬥爭非寫出來不可。

魏巍歷經半生征戰,心中無比熱愛和平,他在《鴨綠江情思》中寫道,“今天,我看到你那碧盈盈的江水,在孩子們的釣魚竿下安靜地流去。”

魏巍和他筆下的“浴血英雄”

“這激戰整整持續了八個小時,最後,勇士們的子彈打光了。蜂擁上來的敵人,佔領了山頭,把他們壓到山腳。飛機擲下的汽油彈,把他們的身上燒著了火。這時候,勇士們是仍然不會後退的呀,他們把槍一摔,身上、帽子上冒著嗚嗚的火苗向敵人撲去,把敵人抱住,讓身上的火,把要佔領陣地的敵人燒死……”這是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裏的一段話,現在讀來,仍覺慘烈。

“這個題目不是硬想出來的,而是在朝鮮戰場上激動地從心裏跳出來的,從情感的浪潮中蹦出來的。我能寫出《誰是最可愛的人》,最基本的原因是我們戰士的英雄氣概,他們的英雄事跡是這樣的偉大,這樣的感人,把我完全感動了。”在朝鮮戰場上,魏巍見到一個戰士,在防空洞裏吃一口炒麵,就一口雪。魏巍問他:“你不覺得苦嗎?”他把正送往嘴裏的一勺雪收回來,笑了笑,説:“怎麼能不覺得!咱們革命軍隊又不是個怪物!不過我們的光榮也就在這裡。”戰士把小勺兒乾脆放下,興奮地説:“拿吃雪來説吧。我在這裡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他們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裏,泡上一壺茶,守住個小火爐子,想吃點什麼,就做點什麼。”他又指了指狹小潮濕的防空洞説:“你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悶的慌哩。眼看著外面好好的太陽,光光的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那裏蹲防空洞,祖國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他們就可以在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呀。他們想騎車子也行,想走路也行,邊溜跶邊説話也行。那是多麼幸福的呢!我在這裡流點血不算什麼,吃點苦又算什麼哩!”

時任112師335團團長范天恩回憶道:“魏巍把《誰是最可愛的人》這本書送給打阻擊戰的官兵們時説:‘你們才是這部書的真正作者。’”

“誰是最可愛的人”溫暖了一個時代

  魏巍家中有不少來信和贈送的紀念品,看後非常令人感動。

一個年輕的戰士名叫王雪慶,家中貧苦,上不起學。參軍後,努力學習文化,每天學習三個字,到1950年開始學習寫日記。五次戰役強渡臨津江時,他的日記放在褲子口袋忘了拿出來,被江水浸濕了,部分字跡模糊了。他説:“心痛得我不行,那我也沒有舍得扔。”他把這本寶貴的日記送給了魏巍。

日記中有這樣的記載。3月6日,下段行軍有幾個要求:1、防空好(時時要有防空觀念,管制【止】燈火,保證不受飛機襲擊);2、走好路(路線調查週密計劃);3、團結愛兵好(體力思想互助,吃好飯、喝好水、燙好腳、睡好覺);4、軍政紀律好(服從命令聽指揮,遵守朝鮮人民風俗習慣);5、戰術技術學得好(走路是課堂,休息是操場)。口號:1、不怕人分散,有一個人作一個人的工作;2、不怕時間少,有一分鐘作一分鐘的工作;3、不怕幹部能力弱,就怕不做工作;4、工作要想搞好,檢查最重要;5、自覺是基礎。日記中還記了不少朝鮮語的中文發音。

  魏巍收到的讀者來信。魏平供圖

魏巍的作品感染著一代代人。女兒魏平回憶,家裏有一封聾啞女孩子的來信是這樣寫的:當我拿到了青年報第314期,一眼看到了您的通訊,我是懷著怎樣的興奮而又激動的心情來讀完它呵!我説不出我是受到多大的教育和鼓舞……親愛的魏巍同志,我現在已讀到三年級了,明年暑假就要走上建設祖國的工作崗位……我向您保證,一定要好好學習,頑強地學習,攻破科學堡壘,掌握技術來完成祖國交給我的任務和最可愛的人對我的希望!

生命的最後時刻,魏巍唸唸不忘的仍是“最可愛的人”。久病在床的魏老説,“一想起這些長眠于異鄉的烈士,我就激動,我就有一種要流淚的感覺。50多年了,我已經沒有眼淚可流,但我心裏經常流淚。”

鐵骨柔情,歷經沙場的魏巍內心也有最柔軟的角落。1948年,魏巍在戰爭的暇時寫下了一封充滿感情的家信。這封信,經歷了戰火和遷徙,保存了半個多世紀,這濃濃的思念,這詩人般的浪漫主義情懷,現在讀來仍然感人至深。

  2002年,魏巍和女兒魏平。魏平供圖

  下花園,我的女兒:

自分別以來,已經有四十幾天了。回想你父參加南線戰役向西南進軍時,那時,咱們的樹剛剛發芽兒,地裏的麥苗,雖然那麼青,也不過半尺多高,你的父親還穿著棉衣,半夜裏,騎在馬上,或者爬在山頂,或者踏在河裏,還有些冷呢。不想,經過了幾場激烈的戰鬥,桃花開了,杏花敗了,柳樹放青,楊花落地。

轉眼間,你父勝利歸來時,麥苗長得有你那麼高了,而且秀了穗子,搖著柔軟可愛的青芒。女兒呵,在戰爭裏,一切都還頑強迅速地生長著。不知道你現在長得多高了?我想,你現在一定是長得很高,而且很胖的;你的眼睛一定是更加清明美麗,懂得更多的事情;因為你的母親比你的父親是更加千百倍的愛你;你好像守著叮叮噹當的水車的麥苗一般,你好像守著深厚的滹沱河的流水一般,你好像守著微笑的太陽一般。

呵,我的女兒,你守著你的包含著偉大的愛的母親!雖然,你的母親,為你受了許多的罪,受了很多的累,而你的父親卻好像傻子一樣,不懂,不問,不加照顧。但你的母親忍受了,因為她是那樣愛你的緣故,她忍受了。女兒呵,你母親對你的愛是偉大而深厚的,這一切,一定等到你長成一個大閨女時為止,是永遠不可忘記的!

你的父親經過無數“亂石的山澗,急流的水,以及很怕的獨橋”,勝利地歸來了。經過了變成有人區的無人區,經過了破碎的正太線,勝利地歸來了。雖然疲勞而興奮,重新看見老解放區的一切,感覺常常是很新鮮的。你的父親和他的同志,現在住在曲陽城東北,五里崗、東西紅山一帶。

親愛的女兒!在分別的這個遼闊的日子裏,在緊張的戰鬥的日子裏,對於你和你的母親,我是沒有時間來想念你們。但是戰役一結束,我馬上又想起你們來了。我曾經有一天的夜裏,夢見了你們。我希望我能很快地看你們一下。我們在上面説的地方,大概要休整二十幾天。你們是否能來一下呢?我願你們來,但又怕路上太熱,讓你們受罪,這個矛盾如何解決呢?如果你們來,你就要求你的母親一塊來吧,如果不來,也好。由你們決定吧。

這次,在陽泉市裏,我給你買了一盒撲粉、一瓶油,供你夏天使用。其餘的一切,面談吧,我的女兒。

祝你和你的母親健康快樂!

你的父親:紅楊樹(魏巍筆名)

五月十七日

獻給最可愛的人,是一場戰爭中最光輝的語言;獻給最可愛的人,這一行字也是對魏巍最後的致敬。那麼多戰士,他們走上戰場,他們犧牲,他們凱旋,最後他們這樣被記憶。魏巍是這樣一個記憶的參與者,如今,我們的血管裏,仍然流著先輩衝鋒的吼聲。

上世紀五十年代,先輩們在異國他鄉浴血奮戰,用“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堅定信念,彰顯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革命精神。

2020年,醫護人員在“抗疫”戰場上夜以繼日,面對疫情肆虐,他們絕不後退一步,為神州大地守住了最後一道防線……

當警報響起,總有人義無反顧地選擇成為勇士,逆風前行,為家國戰鬥。無論戰爭或和平,在不同的時空,不同的地點,最可愛的人們始終都在你我身邊。

策劃:只恒文 楊月

文案:李慧慧 張曉盈

通訊員:魏平

播音:鐘航 吳怡 楊斌 程斯佳

音頻剪輯:程斯佳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作家報

廣九客運段貴廣工人理論小組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