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代表著什麼?年輕,是無所畏懼的果敢,是敢做“探路者”的豪邁,是激情澎湃、永無止境地奔跑向前。
這兩天,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Ⅰ期臨床試驗受試的第84位志願者、29歲的中國電信湖北10000號客服中心客服代表莫詩琦剛剛結束隔離回到家中。看到莫詩琦,就感到一種青春朝氣迎面而來。她是一名運動愛好者,喜歡健身和跑步,參加過7場“全馬”比賽和35場“半馬”比賽。在注射疫苗後的觀察期間,她記錄隔離生活的Vlog在微網志走紅——在隔離房間裏還不忘跑步鍛鍊,端著飯菜進入隔離房間時總是感激連連、笑意盈盈,陽光開朗的她,被網友親切地稱為“武漢最美馬拉松女孩”。
談及報名成為新冠疫苗試驗志願者的經歷,她淡淡一笑,説,“我不是英雄,只是想為我愛的城市做些什麼。”
親愛的爸媽:
這應該是我長大後第一次給你們寫信,有很多話想説,提筆卻不知從何説起。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1月23日清晨,我被手機鈴聲震醒,一條條封城的新聞彈出來,我整個人都懵了。看著我們的城市被病毒包裹,我很害怕,但還好有你們在身邊,給我溫暖和依靠。
武漢封城以來,我看到了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都來馳援武漢,他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與病毒作鬥爭,和死神搏鬥。我滿心感激,我明白,我的身後不僅有你們,還有整個中國。那些日子,我也總在想,作為武漢青年,我能做些什麼?
工作中的莫詩琦。本人供圖
2月1日,我接到單位要在家辦公的通知,負責接聽10000號客服電話。我想,雖然我不能像醫護人員一樣衝鋒在戰疫前線,但我也要用自己所長貢獻出一份力量。為了讓“宅家”的用戶們足不出戶就能排解網路故障,我倡議湖北10000號客服中心專門組建一支“萬號工程師”隊伍,負責在武漢市的裝維工程師下班後的時段,為遭遇網路故障、在客服代表遠端支撐依然無法解決問題的用戶到府提供應急服務。
調度工作雖然經常加班加點,但能為居家隔離的家鄉人解決網路問題,我挺開心的。用有溫度的服務,為這座城市穩定正常運轉出一份力,就是我的成就感所在。上班的時候,為了不打擾到我,你們連看電視時聲音都開得很小。這些小細節我都記在心裏,現在想起來還是暖暖的。
莫詩琦接種疫苗。本人供圖
我在新聞裏聽到鐘南山院士説,疫苗是解決新冠肺炎最根本的辦法。全國人民都在期待著疫苗能儘快研製出來,終於我們等來了好消息。3月16日,我國科研團隊研製的重組新冠疫苗獲批啟動了臨床試驗,一期臨床試驗就在武漢進行。
我的朋友、“馬拉松達人”任超加入了新冠疫苗志願者的隊伍,他説,那裏很缺年輕的女性志願者。我想,也許我可以試試。爸爸媽媽,很抱歉,沒有提前和你們商量,我就報了名。得知我報名的消息時,我想你們一定擔心壞了,可你們還故作輕鬆。媽媽開玩笑説:“讓你爸也去貢獻,他是黨員。”爸爸也笑著説:“可惜我年紀大了,報國無門啊。”爸爸媽媽,謝謝你們的教誨,讓我知道,年輕一代,要有做“探路者”的勇氣和擔當。我想,你們一定會為我驕傲的吧。
莫詩琦參加馬拉松比賽。本人供圖
記得我去體檢的那天中午,接我的車到了,你們非要送我下樓。爸爸一句話也不説,默默地幫我拖著行李箱,媽媽一直念叨,擔心我東西沒收拾齊。我的記憶閃回到了大學報到那一天,炎炎夏日,爸爸也是扛著大包小包送我去學校,淚水瞬間濕了眼眶。雖然時間變了,地點變了,但你們對我的愛和關心永遠不變。同樣不變的,還有我因為被愛環繞而從內心生發出來的溫暖與善意,還有我那“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熱血和勇氣。
莫詩琦參加體檢。本人供圖
這次,我順利地通過了體檢,懷著期待又興奮的心情接種了疫苗,成為了第84位完成疫苗接種的志願者。你們絕對想不到,我和這群志願者們都是從4800位報名者中篩選出來的,最終包括我在內的108位志願者成為了首批新冠疫苗受試的排頭兵。大家都笑稱我們是“108好漢”。所以,你們不用擔心我,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的身邊還有很多優秀的“年輕”人與我並肩前行。
莫詩琦隔離期間看的書。本人供圖
隔離期間,每天,我在正常工作之餘,也會看看電影、看看書。我帶來那本《追風箏的人》快看完了,還計劃著和其他志願者們一起交流心得呢。來這裡的第一天,我就開始在微網志上記錄自己成為志願者的日常,記下我人生中最有紀念意義的一件事。沒想到獲得了那麼多網友的支援,還有人向我諮詢如何報名。每天持續更新視頻日記成為了我的日常,和網友互動,解答問題,我從一位報名者向受試者轉變,如今我又成為了一位科普者,我感到自豪。
爸爸媽媽,我要再次謝謝你們的支援。從小到大你們對我的愛和以身作則的教育,讓我成長為一個有勇氣、有擔當的人。有人説,我們是人民和人類的“探路者”。可在我看來,我們只是在用自己的力量,守護我們所愛的城市。
莫詩琦隔離期間的餐飲。本人供圖
現在,全國各地很多醫療隊都撤離了,武漢也解封了,我們的城終於恢復了生機,我也已經結束了14天隔離期。我多想立刻去東湖綠道上奔跑,呼吸著新鮮口氣,大喊著:“永遠年輕,永遠勇敢,永遠激情澎湃!”
女兒:莫詩琦
沒有人生而英勇,只是他們選擇了無畏。年輕,並非人生旅程中的某一段時光,它是直抵心靈的一種狀態,是勃勃的青春朝氣。
中國的年輕人從不缺乏“探路者”的勇氣。不只是莫詩琦,許許多多青年正把愛心播撒到人們心間:在社區中送貨,維護秩序,不知疲倦;在病床前忙碌,搶救病人,不顧安危……其實對於他們而言,這就是日常工作的縮影。只是在疫情這一特殊時期,一度按下暫停鍵的社會更有機會關注到了他們,把他們一以貫之的敬業精神和拼搏精神集中展現了出來。
“探路者”們做出選擇的背後,支撐他們的是責任、擔當、使命,這些種子正在他們的心底生根發芽,成為當代青年的精神內核和生活方式,激發起一代青年在未來人生道路上的愛國熱情和奮鬥精神。參與過、感動過、探索過,這些記憶將如熒熒之光,為更多人照亮前行的道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中所指出的:“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為青年“探路者”們喝彩!
記者:張琦敏(實習)梁明子(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