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世相首頁

回到深山的彝族女教師阿爾五各1/22)

發佈時間:2019-12-10 16:06:01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陳維松  |  責任編輯:吳聞達
支援← →鍵翻頁

2003年9月,9歲的大涼山彝族女孩阿爾五各走進李子鄉愛心小學簡陋的土坯房教室,開始了她的一年級小學生活。這一年,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李子鄉愛心小學在洛乃格村兩間由村民的廢棄房屋改造的教室裏成立了。其時,這所民辦小學有兩位民辦教師和73名學生,只有一年級和四年級。

2019年的今天,李子鄉愛心小學是一所民辦完全小學,學校有35名民辦教師,和1119名學生。25歲的阿爾五各,作為這所小學的第一屆畢業生,已經回母校當了3年的民辦教師。

阿爾五各説,自己的求學經歷,是許多大涼山彝族女孩的縮影。“但我比很多女孩子幸運,因為我堅持讀完了小學、初中、中專、大專,還實現了自己的教師夢。”

“我們這裡的人質樸善良、熱情好客、生活儉樸,但思想有些落後,覺得讀書沒有多大用處,尤其是女孩。”阿爾五各説,與村裏其他家庭相比,自己的父母是開明的,儘管家裏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還是讓她上了小學。“但他們當時的想法也是想著孩子能認識字,然後出去打工。”

回憶起兩次差點輟學的經歷,阿爾五各説:“當年如果不是校長,我也早就出去打工了。”一次是小學畢業時,父母希望她出去打工,被校長羅承業和陳曉莉勸住了;一次是初二,校長羅承業和陳曉莉找到愛心人士一對一幫扶,每月200月的資助讓家境貧寒的阿爾五各堅持到了初中畢業。

阿爾五各説,這兩次經歷,讓自己更加珍惜學習的機會,也深知貧窮落後讓許多大涼山彝族孩子的求學夢破碎。從初中畢業後,她選擇去師專,決定以後也要當一名老師。家境清寒的她,求學期間堅持勤工儉學,寒暑假則出去打工,貼補學業和生活費用。

三年前從師專畢業後,阿爾五各回到了母校,成為了一名民辦教師。目前在學校裏除了教學,阿爾五各還承擔了控輟保學的重任。“讓孩子一個都不能少是我的目標,但輟學的情況還是有。目前我們學校就前後有八九個學生輟學,都是五六年級的孩子。”

回校三年,阿爾五各看到了母校一些讓她欣喜的改變,也看到了母校一些讓她焦慮的不變。

成立16年的這所民辦小學,從阿爾五各最初進校的兩間民房教室,發展到了現在的19間教室;從她入學那年的2名教師73名學生,發展到了現在的35名教師1119名學生。“以前我們讀書是老師去家裏請,然後家裏的父母會給老師臉色看。現在的家長都願意自己把孩子送到這裡來讀書,所以説改變是很大的。”

“但是現在一些家長的顧慮,和當年我的父母一樣:一方面擔心孩子小、讀書路上不安全,一方面還覺得讀書沒有多大用處。”學校裏很多學生的家和阿爾五各當年一樣,仍然在山裏。每天翻山越嶺、徒步上學,一些孩子上學的單程需要兩三個小時。“走在家訪的路上,想起當年自己也是這樣走過無數個寒暑,更讓我疼惜這些孩子。”

曾經有個機會擺在阿爾五各的面前,是去縣裏考公辦教師、在一所公辦幼兒園當幼師。面對解決教師編制和五險一金的待遇,阿爾五各選擇了留在李子鄉愛心小學,繼續當一名民辦教師。

“我的想法很簡單吧,校長當年對我那麼好,讓我沒有放棄學業,又讓我回來繼續當了老師。能和自己敬佩的人做志同道合的事,應該是很難得的機會,我要珍惜。他們能堅持16年,把學校越辦越好,我也有信心在這裡繼續做下去。”信心加堅守,阿爾五各潛心工作、成就突出,獲得了2019馬雲鄉村教師獎的提名。

除了認同感,阿爾五各説自己的成就感更多來自孩子們。“在課堂上講課時,我是十足的老師樣子。課間我其實不像個老師,像是個孩子王,會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她説,上一整天課下來也不覺得累。“和孩子們在一起,一會兒被他們氣著,一會兒又被他們逗笑。造個句他們都要誇我,説老師是那麼可愛、那麼美麗,説得我覺得心裏美美的。”

校長羅承業説,學校能堅持走到現在,實在離不開“愛心”兩個字。作為一所民辦小學,李子鄉愛心小學是民辦非盈利學校,全校都是彝族學生。每個學生一學期只象徵性地收取200元錢,貧困生分文不取。而這些不多的錢,包括了學生的生活費和資料費(學費和書本費已免除),而且還是學校民辦老師每個月微薄工資的主要來源。

羅承業説:“我們這兒的老師真的不容易。比如阿爾五各,每月只能拿到2000元的工資。她父母都在外打工,她還要照顧兩個弟弟。上班到校,教學談心是她;下班回家,養豬養雞是她。她忙地都沒有時間交男朋友談戀愛。”

説到談戀愛,阿爾五各説,自己曾被父母定了娃娃親。“這是我們這裡的一種舊有習俗。後來我想退掉,也是校長幫我一起説服了父母和對方家長,這一點我十分感動。”

因為在鄉里的教學成績名列前茅,遠近村裏的家長都願意把孩子們送到李子鄉愛心小學來上學。羅承業説:“有一位家長為了讓家裏的三個孩子進校讀書,在校門口守了三天。實在沒辦法,我給他們解決了。沒想到第二天,他又帶了四個親戚的孩子到校門口來,讓我哭笑不得。”

羅承業説,學校條件所限,實在沒法跟上招生規模的需求。“我們實在缺教室、缺老師啊。”學校有8間教室是磚混結構,其他11間教室都是磚木結構和活動板房。因學生多、教室緊缺,70多人的大班額現象突出。

學校的大部分學生屬貧困家庭戶,留守兒童達360余人,單親72人,孤兒13人,部分學生家離學校較遠,每日上學需來回奔走4小時多。極大部分家長屬文盲,無法輔導學生作業。此外,老師都是包班制,專業的美術、音樂老師很缺乏,只能由其他老師兼任。

阿爾五各説,學校的困難很多,她經常能看到校長為了學校的發展四處奔走,腳步急促、神情焦慮。“就像當年他們幫助我繼續讀書一樣,我相信校長的努力不會白費。”(文/攝 陳維松)中國故事工作室出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分享: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