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世相首頁

鄉村教師夫婦一人堅守一所小學教學點24年1/19)

發佈時間:2019-12-02 08:41:5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陳維松  |  責任編輯:栗衛斌
支援← →鍵翻頁

50歲的呂祿和45歲的農錦麗是逐卜鄉的鄉村教師夫婦。

逐卜鄉隸屬位於中越邊境的廣西崇左市龍州縣,人口不到15萬人,壯美的岩溶石山連綿不絕,成片的黑皮果蔗林被群山環抱。逐卜鄉下轄的11個行政村有4所小學。除了鄉上的中心小學,還有牌宗、農造和弄崗三個教學點。

50歲的呂祿和45歲的農錦麗是逐卜鄉的鄉村教師夫婦。呂祿在牌宗教學點,和另一位教師農永群負責這裡5個二年級學生的教學;農錦麗在3公里外的農造教學點,負責10個一年級學生和14個學前班孩子的教學。而在17公里外的弄崗教學點,55歲的教師林強獨自帶著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各一名。

呂祿和農錦麗就住在牌宗教學點一間教室裏。每個工作日,農錦麗會騎著電動自行車,順著縣道541,到三公里外的農造教學點去上班。

“最近幾年這裡修了水泥路,騎車安全多了。”農錦麗説,“以前路上坑坑洼洼的,一到雨季有些路段被洪水沖刷,只露出石頭。每次我經過這些路段,都膽戰心驚的。”

從1995年當老師開始,從自行車到摩托車、再到現在的電動自行車,農錦麗在這條路上騎了24年的車,無論寒暑,每天往返四趟。其間,她摔過的跤無法計算,前幾年的一次騎摩托車摔跤傷了右手手腕,至今傷處遇陰雨天仍會隱隱作痛。

農錦麗説:“我也曾經想過一走了之,但我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也曾在這所學校學習。如果沒有當年恩師的培育,我可能只能在田間勞動。而我一走,這個教學點就跟別村的教學點一樣會荒廢,孩子們只能到更遠的教學點上課,我實在不忍心。”

2018年,農造教學點幾乎被撤點。“領導考慮到我年紀較大,獨自承擔教學點的工作太辛苦,建議撤掉這個教學點。我讓教育局工作人員親自到學校考察,傾聽家長心聲,並讓他們實地感受從農造到另外一個教學點的路程,講明利弊。最後領導改變了主意,教學點保住了。”

自從24年前從一位退休的教師手中接手農造教學點,農錦麗一直是這裡唯一的教師。語文、數學、品德、科學、音樂、體育、美術……她需要負責對一年級和學前班孩子的全科複式教學。

農錦麗的課堂充滿互動,十分熱鬧。她把學生的名字用拼音寫在黑板上,學生們積極性很高,紛紛搶答,最先答對的學生,還能獲得全班豎大拇指的讚賞和一枚寫著“獎”字的貼紙。

在農錦麗的努力與堅持下,教學點的教學成績一直很突出,甚至一些經濟情況較好、本來能負擔得起幼兒園費用的家長,也願意把孩子送到她這邊。2019年,農錦麗成為了第五屆“馬雲鄉村教師獎”提名教師。

呂祿和農錦麗夫婦剛開始工作時,都是代課教師。“我記得剛開始工作時,到手的工資是69元。有一個月扣除各種費用後,我拿到了2.8元。”兩人分別於2002年和2006年轉為正式教師,清苦的生活才有了改善。“轉正後能拿到600-700元了,現在每月每人有3000多元。”

呂祿説:“我們家現在馬上三代都是教師了。”呂祿的父親是位鄉村教師,而兩人的女兒也將繼承從教衣缽。從廣西師大考到華南師大、明年即將畢業的女兒,即將到廣州的中學當一名物理老師。

每週一次的視頻通話,是忙於教學和忙於求學的一家三口難得的網聚機會。呂祿説,從戀愛到工作,女兒經常徵求老兩口的意見。“她能留到一線城市當教師,我們很為她開心。不過一線城市壓力大,我們經濟上又幫不上什麼忙,只能多多鼓勵了。”

“女兒長期在外求學,讓我們老兩口的生活都有些單調。而學校裏的這些孩子,讓我的生活多了很多歡聲笑語。”呂祿説,當鄉村教師這麼多年,最大的體會是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文/攝 陳維松 中國故事工作室出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分享: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