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至17日,俄羅斯舉行了代號“雷霆-2019”的戰略核力量演習。演習規模空前,俄羅斯“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和常規導彈部隊參演。

戰略核力量是俄羅斯唯一可與美國抗衡的軍事力量,俄羅斯視其為保證國家和軍事安全的最強力支柱,是國家地位和軍事實力的最重要體現。也因此,俄羅斯每次核演習都會引發全球極大關注,此次演習更是透露出一些新信號。

大規模戰略核力量演習將年度化

“雷霆-2019”演習參演兵力規模大,動用裝備多,演練區域分佈廣。據媒體報道,此次演習參演兵力1.2萬,參演導彈發射裝置213具,飛行器105架,包括戰略轟炸機5架,水面艦艇15艘,潛艇5艘,裝甲和特種車輛310輛,使用遠端航空兵、軍事運輸航空兵、戰術航空兵的機場和各大軍區訓練場,海上演練區域包括巴倫支海、波羅的海、黑海、鄂霍次克海和裏海海域。

“雷霆-2019”作為戰略層面的首長司令部演習,演習指揮部開設在俄羅斯國家國防指揮中心。普京總統高度重視,親臨演習指揮部並指揮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自巴倫支海和鄂霍茨克海發射了潛射彈道導彈。

俄羅斯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總局局長伊利因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雷霆-2019”演習目的是提升俄羅斯戰略核力量應對侵略威脅的能力,演習是防禦性的。

但是,俄羅斯防禦性的國防戰略具有強烈的進攻色彩,核力量在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俄羅斯奉行以“戰略遏制”為核心的國家安全戰略,通過綜合使用核/常規力量,實現遏制侵略的戰略目標。

儘管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在總體上是防禦性的,但在自身及其盟友面臨的侵略威脅難以避免的情況下,俄羅斯不排除使用核力量進行預防式打擊以消除威脅。

根據俄軍發言人介紹,演習想定為:在俄羅斯邊境地區爆發武裝衝突,衝突持續升級並對俄羅斯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構成嚴重威脅,在此情況下,俄羅斯使用戰略核力量實施先發制人打擊,以遏止戰爭升級。

“雷霆-2019”繼2018年10月11日舉行大規模戰略核力量演習後再次舉行,表明此類演習可能會年度化。2018年的演習中,俄羅斯戰略核力量的主力和新銳均亮相,北風之神級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發射“圓錘”潛射彈道導彈,圖-22M3、圖-95MS、圖-160M戰略轟炸機發射Kh-102巡航導彈,戰略火箭兵發射“白楊”“亞爾斯”陸基機動型彈道導彈,預警雷達監控導彈飛行全過程,導彈防禦系統實施模擬攔截。

“雷霆”系列演習實現年度化,將進一步凸顯戰略核力量對於俄羅斯國家和軍事安全的作用和地位。實際上,依靠戰略核力量實現非對稱制衡,達成“止戰”的戰略目標,對於俄羅斯而言,可謂更現實、更高效的選擇。

要實現這一點,須進一步強化戰略核力量建設,做到“能用、好用”,並使他國相信俄羅斯“敢用”,最終才能實現“管用”。

俄羅斯將優先發展戰略核力量

服務全球政治和地緣博弈從來都是“雷霆-2019”這類大規模戰略核力量演習的主要目的,這不僅僅對俄羅斯才適用。

近年來,俄羅斯與美國和北約的戰略博弈不斷深化,並已從政治、經濟、外交外溢到核軍控領域。在俄羅斯的常規力量相比美國和北約不佔優勢的情況下,進一步加強戰略核力量則成為必然。

俄羅斯周邊安全形勢嚴峻。烏克蘭東部地區武裝衝突仍未平息,美國和北約不斷加大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援力度,並持續加強在俄羅斯西部和南部邊境附近的兵力部署和軍事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軍事演習的規模、強度、密度和針對性,加大對俄海空偵察。此外,在羅馬尼亞和波蘭的陸基導彈防禦系統部署基本完成,歐洲導彈防禦體系日趨嚴密。

俄美在敘利亞將開啟新一輪博弈。敘利亞啟動重建進程遙遙無期,反恐雖然告一段落,但內戰隨時可能升級,土耳其進入敘利亞北部對庫爾德人實施打擊使局勢進一步複雜化。俄羅斯介入敘利亞問題已深,並已成為敘利亞局勢的主導力量。在外部勢力仍試圖在敘利亞通過使用武力達成自身目標的形勢下,不排除俄羅斯增兵的可能。

俄羅斯依靠核力量達成與美國的軍事和戰略平衡的難度增大。8月2日,美國正式退出作為核軍控條約基石的《中導條約》,俄羅斯隨即跟進退出。8月18日,美國試射一枚《中導條約》禁止的陸基“戰斧”巡航導彈,並宣佈將試射陸基中程彈道導彈。未來,美國可能會在歐洲大陸部署可攜帶核彈頭的陸基中程、中短程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射程覆蓋俄羅斯領土歐洲部分的全境。

美俄核軍控前景悲觀。俄美于2010年簽署的《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為兩國之間目前唯一存在的軍控條約,該條約將於2021年到期,特朗普政府多次表示無意續約。屆時,俄美兩國將面臨核軍備完全失去條約控制的局面,勢必會增大核軍備競賽風險。

在這樣的安全環境中,俄羅斯將進一步強化戰略核力量的優先發展地位。在受西方制裁、經濟增長乏力的形勢下,俄羅斯戰略核力量建設仍能得到充分的經費保障。今年2月,普京總統在國情咨文中展示了7種超級武器,除“佩列斯韋特”車載鐳射系統,其他都可歸屬或可視作戰略核武器。

其中,“薩爾馬特”井基重型洲際彈道導彈和“先鋒”陸基高超聲速導彈開始量産,“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試驗成功,“波塞冬”核動力水下航行器已經下水試航,“鋯石”高超聲速反艦導彈上艦裝備,“匕首”空射高超聲速導彈已實現戰備值班。按照蘇/俄武器設計傳統,“先鋒”“海燕”“鋯石”“匕首”導彈都是核常兼備的,並可執行戰略層面的任務。

強化戰略核力量建設,體現在“建”和“用”兩個方面。“雷霆”系列大規模戰略核力量演習,既可作為展示能力、加強威懾、反制威脅的重要手段,更是檢驗裝備性能、提高訓練水準、保持戰備狀態的重要途徑。

戰略核力量演習更貼近實戰

“雷霆-2019”戰略核力量演習中,有大量的戰術飛機、水面艦艇、裝甲車輛常規力量參演,這種現象在以往的戰略核力量演習中非常罕見。

演習中,實射了共計16枚洲際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對陸上目標實施打擊。其中,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的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分別位於巴倫支海和鄂霍茨克海海域,發射“圓錘”“輕舟”潛射彈道導彈,“亞爾斯”陸基機動型彈道導彈實射,北方艦隊和裏海區艦隊的戰鬥水面艦艇發射“口徑”巡航導彈,圖-95MS戰略轟炸機發射巡航導彈,軍區陸軍集團軍所屬導彈旅發射“伊斯坎德爾”戰役-戰術導彈。

俄羅斯戰略核力量演習一貫具有規模大、針對性強、貼近實戰、技術水準高等特點,“雷霆-2019”演習更是將實戰化水準上升到新的高度,這從演習中核/常力量的綜合使用演練就可以看出。

在貼近實戰的核戰爭演習中,戰術飛機需要為執行發射核巡航導彈任務的圖-22、圖-95、圖-160等戰略轟炸機護航;陸上機動部隊需保證“白楊”“亞爾斯”陸基機動型彈道導彈安全;海上艦艇編隊需為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航渡至發射陣位提供水面、水下和空中警戒。

此外,殲擊/轟炸機、導彈艦艇和“伊斯坎德爾”導彈需“消滅”位於俄周邊海域的阿利·伯克級“宙斯盾”導彈驅逐艦和位於羅馬尼亞和波蘭的陸基“宙斯盾”導彈防禦系統,為彈道導彈“突防”美國本土創造條件,並需“摧毀”北約位於俄周邊的機場、基地、導彈發射車和艦艇,防止其起飛戰機和發射導彈攻擊俄戰略核力量,同時,還需組織好對來襲戰機和導彈的偵察預警、跟蹤監視和攔截。

“雷霆-2019”演習全面檢驗了俄羅斯的核戰爭能力。從首長司令部、戰略指揮中心、軍兵種作戰司令部、戰略偵察預警體系、精確打擊體系、空天一體化防禦體系到基本作戰單元的完整核作戰鏈條都得到了檢驗。

核作戰是更複雜的體系作戰和聯合作戰,組織和實施難度遠超常規作戰。實際上,在俄軍的戰爭理論和作戰條令中,常規戰爭和核戰爭並未予以嚴格區分,換言之,核作戰只是未來戰爭中的一種作戰樣式。

長期以來,俄軍認為,核武器首先是一種武器,儘管是種“特殊”的武器,但武器就是用來使用的,這一點和其他的武器並無不同。事實上,在俄軍“東方”“西方”“中部”“南方”等系列的大規模軍演中,戰略核力量都參加演習並實射了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