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中國價值
 

【見證七十載·草原新發展】馬鞍山村的“綠色名片”(   / )

發佈時間:2019-10-19 12:33:01  |  來源:中國青年網  |  作者:喬佳新  |  責任編輯:吳亮
分享到:

馬鞍山村,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錦山鎮,因一個形似馬鞍子形狀的山峰而得名,距離錦山城區10公里,總面積2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780畝,有6個村民小組,4個自然營,總戶籍人口425戶1113人,常住人口242戶562人。其中蒙古族人口375人,佔總人口的33.7%,滿族人口90人,佔總人口的8.1%。

馬鞍山村。中國青年網記者喬佳新 攝

“馬鞍山村是一個生態文明村,有一張‘綠色名片’。”駐村幹部劉葉陽介紹道。

自馬鞍山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這裡的公共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馬鞍山村立足良好的區位優勢,加快産業結構調整步伐,明確了山葡萄産業和鄉村旅遊兩大支柱産業。村“兩委”組織成立了山葡萄專業合作社,吸收社員370名。為進一步延伸産業鏈條,村“兩委”牽頭成立葡萄酒業有限公司,以始終高於市場價0.5元左右的保護價格收購本地的山葡萄,如今全村山葡萄種植戶240戶,山葡萄種植面積達3500畝。“我們這山葡萄根本就不愁賣,現在山葡萄的畝均收入3000元左右,比以前種玉米高了不少。”劉葉陽介紹道。

馬鞍山村酒廠用山葡萄釀造的葡萄酒。中國青年網記者喬佳新 攝

馬鞍山村的第二個主導産業是鄉村旅遊業,馬鞍山村依託村裏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及素有“塞外小黃山”美譽的馬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帶動,成功發展了“山葡萄+農家樂”模式的鄉村旅遊業。目前,村裏“農家樂”共12家,年接待遊客3萬餘人,每戶年均收入11萬元左右。産業是發展的根基,産業興旺,鄉親們的收入才能穩定增長。劉葉陽説道,“以前,我們馬鞍山村是一個重點的貧困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底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如今,馬鞍山村的新農村建設碩果纍纍,幾年前就成功入選了國家旅遊局發佈的“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名錄。

馬鞍山村一村民家。中國青年網記者喬佳新 攝

馬鞍山村在發展産業的同時,也在注重環境整治。該村作為“廁所革命”試點村,積極開展“廁所革命”,還實施了“戶承包、村集中、旗統一無害化處理”的模式。衛生廁所分兩大類,一類是室內的微生物降解,另一類是室外的水旱兩用。“廁所革命”是馬鞍山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一個重要舉措,這項工作一直在有序推進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馬鞍山村森林覆蓋率高達90.2%,生態文明建設始終走在了全旗乃至全市的前列。近年來,馬鞍山村以實施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為重要契機,不斷夯實基礎,改善村貌、調整産業、促民增收,逐步走出了一條生態立村、産業富村、旅遊強村的發展路子。2018年,全村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520元,馬鞍山村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路子,成功打造了一張屬於自己的“綠色名片”。

“山變得更加綠了,村容村貌整潔了,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群眾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劉葉陽樂呵呵地講道。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