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中國價值
 

【美麗河湖】福建莆田木蘭溪:全流域治理為千年水患劃上休止符(   / 1 )

發佈時間:2019-10-15 14:07:44  |  來源:央廣網  |  作者:王子衿  |  責任編輯:焦元
分享到:

央廣網莆田10月15日消息(記者王子衿)“雨下仙遊東西鄉,水淹莆田南北洋。”在福建省莆田市,曾經流傳著這樣的俗語,所描繪的,就是該地木蘭溪發生洪澇災害時的景象。

木蘭溪是福建省“五江三溪”之一,幹流全長105公里,流域面積1732多平方公里。因幾乎貫穿整個莆田市城區,木蘭溪又被稱為莆田市的“母親河”。

木蘭溪幾乎貫穿整個莆田市城區,成為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央廣網記者 王子衿 攝)

近日,記者跟隨“美麗河湖”網路主題活動走進莆田市時,莆田市水利局工作人員黃地培用“年年一小災,四年一中災,十年一大災”形容流域治理前木蘭溪的洪澇情況,併為記者展示了一組數字:1999年10月,第14號超強颱風引發歷史罕見的暴雨洪水,把木蘭溪變成了“災難之河”。災害發生後,當地倒塌房屋近6萬間,被淹農田45萬畝,近3萬名群眾寄居他鄉,2萬名學生被迫停課。

“在流域治理前,木蘭溪下游河段的防洪能力不足,洪水頻發,兩年一遇,治理難度也非常大。”黃地培説。

據其介紹,木蘭溪河道千回百轉,彎多且急,因此抗沖刷難度巨大,泄洪能力也相對很差。此外,由於處在沿海的淤泥地質帶上,因此在淤泥上築堤如同在“豆腐上築堤”,堤壩極易被洪水衝垮。

與此同時,黃地培也告訴記者,木蘭溪全長只有105公里,但天然落差能達到約784米。根據當地水利部門的統計,只要上游地區降雨超過1000個流量,洪峰6小時便會到達木蘭溪下游地區,治理難度非常大。

經過整治後的木蘭溪成為了市民休閒的好去處,圖為市民在木蘭溪邊古榕樹下休憩。(央廣網記者 王子衿 攝)

早在1957年,莆田市就開始規劃整體治理木蘭溪。數十年間,該地經過5次規劃、3次科研等,卻因為需要在軟弱基礎上大規模裁彎取直、利用淤泥築堤進行設防難度大等問題,一直未能開工。

1999年,水利專家進行物理模型實驗研究後,提出了全國首例採用“軟體排”築堤的技術。同年12月,木蘭溪一期試驗段工程建設開工,木蘭溪綜合治理工作就此全面展開。歷經20年,木蘭溪已經成為了一條安全之河,不僅結束了莆田主城區河段不設堤防的歷史,城市防洪標準還提高到了50年一遇。

莆田市水利局的一組統計數據印證了木蘭溪治理後的顯著成效:近8年來,莆田市遭受了61場暴雨、35個颱風襲擊或影響,木蘭溪流域未發生重大洪澇災害,也沒有出現人員傷亡。特別是與1999年第14號超強颱風相似的2019年第14號強颱風“莫蘭蒂”期間,木蘭溪洪峰流量達到每秒3100方,但該地防洪工程經受住了考驗,下游20多萬畝良田、70多個行政村和近百萬人口不再受水患困擾。

據黃地培介紹,目前,莆田市投入了近30億元“三位一體”建設木蘭溪防洪堤37.4公里,並對木蘭溪下游南北洋河網水系進行了綜合整治。

值得關注的是,在木蘭溪的整治中,莆田市還注重對當地歷史和文化元素的挖掘,保留了眾多古樹、古橋、古民居等。對於下游裁彎取直後的舊河道,該地也按照“改水不改道”的理念,利用舊河道開挖成了人工湖,既有效提升了莆田城區水域面積和泄洪能力,又豐富了城市生態內涵。

在河道整治中,莆田市保留了眾多古樹、古橋等元素。圖為當地已有900餘年歷史的古橋。(央廣網記者 王子衿 攝)

“木蘭溪沿岸現在已經成為了市民日常休閒的好去處,我們希望能夠打造莆田獨特的水景觀,讓百姓能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黃地培説。

如今,木蘭溪正通過上游地區著重保護生態、中游河谷盆地和下游平原地區以水質提升為目標、下游以生態修復為主的全流域系統治理,實現從對一溪的治理到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轉變。全流域系統治理的經驗正在木蘭溪1732平方公里全流域範圍內推廣實踐。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