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北京展覽館成為全中國最熱門的“打卡地”之一。正在這裡舉辦的“偉大歷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型成就展”吸引了大批國內外的觀眾。記者探館發現,湖南聲音、湖南身影、湖南故事出現在大型成就展的多個展區,全場“湖南元素”多達30余處。在這部恢弘的“中國大片”中,湖南是當之無愧的“主演”之一。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型成就展分為“序廳”、“屹立東方”、“改革開放”、“走向復興”、“人間正道”5個部分,以編年體的形式,全景再現了1949年到2019年間共和國走過的光輝歷程。
出現在展覽中第一個令湖南人熱血沸騰的鏡頭,是一段開國大典的珍貴視頻——毛澤東主席用湖南人最熟悉的鄉音,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古老的東方大國,從此翻開嶄新一頁。
1963年的展示中展出了雷鋒的故事。文字、圖片、視頻、實物等一起組成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專題展示單元。展示中提到,1963 年 3 月 5 日,首都各報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了毛澤東題寫的“向雷鋒同志學習”手跡。全國人民響應毛澤東的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成為一個全民性的運動,産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此後,3月5日成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紀念日。
袁隆平院士和雜交水稻出現在1973年的展示板塊中。這一板塊提到,1973 年,中國秈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組袁隆平等人,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強優勢秈型雜交水稻。展板上,一張袁隆平院士在稻田中仔細觀察稻穗長勢的黑白照片格外搶眼。記者注意到,袁隆平院士的名字先後3次出現成就展中。第二次出現在英雄模範人物(1970年至1979年)展板中;第三次出現在2001年第一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中。
1958年,中國第一家硬質合金廠——株洲硬質合金廠建成投産;1969年,中國第一代電力機車——韶山1型電力機車批量生産;中聯重科生産的泵車、三一集團生産的無人挖掘機;代表中國高鐵最高水準的復興號動車組……一批標注湖南創新發展高度的企業和産品均在成就展上亮相,贏得觀眾極大關注。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湘西十八洞村考察並首次提出精準扶貧方略。在這一年的展示中,一張習近平總書記與十八洞村的鄉親們圍坐一起親切交談的溫暖照片,令許多觀眾駐足停留。
1952年,湖南籍著名作家丁玲、周立波同時榮獲1951年度科學和文學藝術“史達林獎金”;1982年,張家界森林公園成為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94年,長沙市在春節前夕調運萬噸大米,保障節日供應充足、價格平穩;1998年,中南大學進入首批985工程建設高校;2017年,湖南南山入選國家公園體制試點;2018年,湖南省博物館取消門票免費開放……成就展中,不同時期均出現了令人驕傲的“湖南元素”,展示出70年來湖南在各個領域的發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