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部門談如何檢測監管芬太尼

中新社北京9月19日電 (記者 張子揚)對於如何檢測、監管芬太尼類物質,中國國家禁毒辦、海關總署以及國家郵政局相關負責人近日向媒體做出回應。

據國家禁毒辦副主任于海斌介紹,當前世界上研發合成的芬太尼類物質近百種。今年5月1日,中國對芬太尼類物質進行整類列管以後,我們所面臨的困難就是,這個概念性的整類列管可能涉及到的物質會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甚至有很多還尚未合成出來。在技術方面,發現、檢驗、鑒定比較困難。

于海斌透露,中國相關部門為了把芬太尼類物質整類列管落到實處,抓緊推進技術領域的體系建設。我們在全國建立了國家毒品實驗室和北京、浙江、陜西、廣東、四川5個區域分中心實驗室的“1+5”實驗室技術支撐體系。

“這個‘1+5’實驗室技術支撐體系建設,能夠很好地對海關、郵政和公安一線執法部門提供支援。”于海斌説,無論是在海關區域內或者在郵政部門的抽驗之中發現了可疑物質,在初檢之後都可送到相關實驗室中進行檢驗鑒定予以最後的確認。對於新出現的品種,除了檢驗鑒定之外,還將在監測預警方面發揮作用。這樣一個覆蓋全國的實驗室體系建設將有助於落實芬太尼類物質整類列管,同時也將提升全國毒品檢驗鑒定的水準。

對於如何在進出境環節對芬太尼類物質加強管控,海關總署口岸監管司副司長馬軍指出,第一,在風險布控上對芬太尼類物質非法販運進行聯合研判,梳理芬太尼類物質的製造、非法販運特徵,製作芬太尼類毒品圖譜,形成相應的布控指令。

第二,加大口岸的查驗和檢查力度。一是利用X光機等設備,對流往重點地區的寄遞物品、包括旅客的行李物品進行查驗。二是充分利用人體檢查設備,對高風險旅客進行檢查,防止人身綁藏芬太尼類物質的進出境。三是在貨運渠道,針對重點關注的運輸工具和貨物夾藏風險,利用集裝箱掃描器等設備,對這些運輸工具和集裝箱進行檢查。此外,在口岸一線,對疑似芬太尼類物質,一律實施人工的徹查,進行現場的篩檢和檢測。如果檢測結果不明確,或者説檢測結果不確定的,一律送實驗室進行檢驗。

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侯延波表示,國家郵政局在加強寄遞渠道芬太尼類物質管控採取了五方面措施。

第一,全面梳理排查。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工作方案,組織動員全系統全行業迅速貫徹落實整類列管各項措施,嚴防芬太尼類物質通過寄遞渠道非法走私流通。會同公安和海關等部門開展專題調研,對全國重點口岸、國際快件監管局等地進行摸底排查。

第二,嚴格管控措施。督促物流寄遞公司落實“實名寄遞、收件驗視、過機安檢”三項制度。同時,指導和督促郵政企業和快遞企業加強對從業人員的技能培訓,提升識毒、辨毒的相關能力。

第三,加強執法檢查。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嚴厲打擊利用寄遞渠道從事涉毒違法犯罪行為。

第四,加強技術支撐。加快推進寄遞渠道安全監管工程建設,升級完善郵政業安監系統,利用資訊化手段提高行業監管能力。

第五,加強協作配合形成合力。充分發揮寄遞渠道安全聯合監管機製作用,加強與公安、海關等部門協作配合,建立資訊資源共建共用機制,開展聯合督導、聯合檢查、聯合執法,推動有效落實相關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