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1935年,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電影《風雲兒女》上映,從此,字字鏗鏘、句句雄壯、旋律激昂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成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義勇軍進行曲》被選為代國歌,在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上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奏響。之後,它從694首歌詞和632首曲譜中勝出,最終正式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作為中國“第一聲音”,《義勇軍進行曲》一直是凝聚中華民族力量、喚醒中華民族精神的鏗鏘之音,代表著國家主權與民族精神,在無數場合讓億萬中國人心潮澎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力量。

國歌是國家的象徵和標誌。2004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正式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為《義勇軍進行曲》。2017年10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正式施行,國歌有了一部專門的法律。

國歌法的背後,有著很多難忘的回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國歌法的誕生與一位音樂家和一位作家緊密相關。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法制日報》記者走近那些曾為國歌立法奔走呼號的人物,重溫國歌法背後的那些溫暖故事。

于海:十年提案為國歌立法

9月7日,北京朝陽規劃藝術館,報告廳裏座無虛席,一場兩個小時關於國歌的講座燃爆全場。宣講人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原團長、國家一級指揮,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于海。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他為國歌作的第70場專題宣講,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這場講座更有了特殊的意義。

宣講前,于海接受了《法制日報》記者採訪。他拿出厚厚的幾大袋材料,裏面是他多年來仔細整理積累的相關資料和幾十個不同版本的國歌曲譜。40多年的軍旅生涯中,于海指揮演奏最多的就是我國的國歌。國歌的每一個字、每一個音符都已滲透進他的生命。

作為解放軍軍樂團總指揮,于海曾四次參與天安門廣場閱兵,他也被外界稱為“指揮演奏國歌最多的人”,見證了共和國走向復興的一個個歷史瞬間。

一次次站在天安門廣場完成國慶閱兵的軍樂演奏重任,一次次見證了激動人心的時刻和大國慶典的輝煌,一次次飽含感情的演奏,不知不覺已經成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海對國歌的守護可以説至死不渝,一個最好的例證,就是他連續十年呼籲為國歌立法。

作為國家最高規格的司禮部隊,解放軍軍樂團承擔著國家和軍隊的重大典禮、重要會議和迎送國賓等儀式的音樂演奏任務。于海和戰友們也開始走出國門,參加國際音樂交流訪問活動,向世界展示嶄新的中國氣派和風貌。因為工作關係,于海曾在很多國家演奏過各國國歌。但他漸漸發現,國內外一些文藝團體演奏我國國歌時都有錯誤,並不準確規範,國歌的版本也不統一,非常混亂。

更讓他感到憂心的是,一些人的國歌意識特別淡薄,好多人都不知道國歌的歌詞,背不下國歌歌詞,國歌的精神就得不到很好的傳承。于海對一件事記憶猶新,那是他曾經參加的一次會議,開始之前與會者先要唱國歌。在隨後的討論中,一些參會者提出,國歌是不是過時了?和平年代歌詞是不是需要改一下?“國歌是國家主權的象徵,決不能隨意改。”于海當場就進行了反駁:“世界上最古老的荷蘭國歌有400多年的歷史,如今還一直在唱;法國人浪漫、隨性,《馬賽曲》戰鬥性很強,也都一直沒變。我們的國歌為什麼要改?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國歌透露出來勇往直前、團結協作、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這更加不能改!”

“我們的國歌只有84個字,37小節,奏唱只要46秒。但它卻是一個國家獨立自強的標誌。”談起自己致力於保護國歌的初衷,于海告訴記者,國歌凝結著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全部奮鬥,是鼓舞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勁旋律,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鮮活教材,更是14億中國人民心中的最強音。但一直以來,我國有關國歌的法律規定幾乎是空白。除了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之外,沒有在法律層面對國歌的使用進行其他規定。“通過立法,國歌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聲音的重要地位得以確定,可以享受到和國旗、國徽同樣的保護。”于海説。

2008年3月,首次以全國政協委員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于海提出要為國歌立法。此後十年間,他每一年都要提出這一相同的提案。他的這份執著,甚至還曾被其他委員開玩笑是當代“祥林嫂”。但于海從不曾放棄,始終堅持要對國歌立法。

終於,在於海鍥而不捨連續提案國歌立法的第十年,2017年9月1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當時,正在湖南長沙機場準備返京的于海收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的微信:“下午剛剛全國人大常委會國歌立法投票,順利通過!您的堅持、您的努力、您的貢獻,終於有了結果!”

而那天正好是于海62歲的生日。于海為此激動不已,不禁感嘆這是命中註定,在特殊的日子裏收到了此生最好的生日禮物。

如今,已經64歲的于海並沒有停下腳步,他開始義務擔負起宣講國歌歷史的重任,經常去一些機關、學校和企業搞講座,宣傳宣講和國歌有關的知識。“國歌是國家的聲音形象。我希望聽過我宣講的人都能知道維護國歌尊嚴的重要性,更加熱愛國家,熱愛中華民族。”于海説。

艾克拜爾·米吉提:讓國歌獲得明確法律地位

艾克拜爾·米吉提清楚地記得,接到那個讓他激動不已的電話的時間,是2017年4月19日上午10點56分。電話中,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工作人員告訴他,國歌要立法了,邀請他參加4月27日上午在全國人大機關舉行的立法座談會。這意味著,從2014年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提出《關於建議修訂〈國旗法〉為〈國旗國歌法〉的提案》開始,艾克拜爾·米吉提連續四年為國歌立法付出的努力開了花、結了果。

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原主編,中國作家出版集團原黨委副書記、管委會原副主任,中國作協影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艾克拜爾·米吉提擁有眾多的頭銜,但他最喜歡的身份是作家。作為56個民族大家庭中哈薩克族優秀的代表人物之一,艾克拜爾·米吉提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而艾克拜爾·米吉提為國歌立法提案的産生,也與一位作家有直接關聯,那就是蘇叔陽。

艾克拜爾·米吉提回憶説,有一次,他與蘇叔陽見面時聊起了國歌、聊起了田漢,兩人都很激動。蘇叔陽突然説:“老艾,你是政協委員,你應該提個提案,在天安門廣場國旗升旗桿下漢白玉護欄外側貼上60釐米×40釐米銅牌,刻上五線譜國歌歌曲,再刻上國歌歌詞、詞作者田漢,曲作者聶耳。這樣既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也會成為天安門廣場一道新的風景。”聽到這個建議,艾克拜爾·米吉提的眼前為之一亮,認為這的確是一個很有價值和意義的提案。於是,在當年全國政協會議期間,艾克拜爾·米吉提提出了《關於在天安門國旗升旗臺側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五線譜歌詞銅牌的提案》。

但當年,這個提案最終並未落實,也沒有單位辦復意見。“當時,這個提案的接辦單位天安門廣場管理局十分積極。但是接近歲尾,他們十分委婉地在電話裏告訴我,天安門廣場管理局只是北京市政府派出機構,要動天安門廣場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他們做不了主,需要上級批准。更為重要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雖在憲法和國旗、國徽法中有所表述,但是沒有明確法律地位,沒有法律支撐,無法操作。”此時,艾克拜爾·米吉提才知道,原來國歌居然沒有立法保護,由此,才想到必須為國歌立法。

“只有讓國歌獲得明確的法律地位,《關於在天安門國旗升旗臺側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五線譜歌詞銅牌的提案》方能得以依法落實。”2014年,艾克拜爾·米吉提再次提出《關於在天安門國旗升旗臺側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五線譜歌詞銅牌的提案》,同時還提出了《關於建議修訂〈國旗法〉為〈國旗國歌法〉的提案》。在此之後,每年大會上,他都會提出這兩項提案。

艾克拜爾·米吉提的記憶深處,還有一個令人感動的畫面——在牧區的一所小學,只有一名老師帶著一名學生在升國旗、唱國歌。“各民族共唱國歌時,民族自豪感會油然而生。這也是我反覆為國歌立法提案的另一個初衷。”艾克拜爾·米吉提告訴記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曾被翻譯成蒙古語、藏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和朝鮮語等語言,這使更多的少數民族公民能夠更好、更準確地理解國歌的含義。從小唱國歌,這將對我國的民族團結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就像在牧區,許多人家節慶日會挂上國旗一樣,唱響國歌這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會比空泛的教育更具體、更有效。”

唸唸不忘,必有迴響。艾克拜爾·米吉提的堅持也最終有了讓人欣慰的結果。2017年,國歌法被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計劃,這也便有了那個邀請電話。2017年4月27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舉行專題座談,邀請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立法問題進行協商,給出了國歌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2017年10月1日,共和國68歲生日這天,國歌法正式施行。

再過幾天,天安門廣場上,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閱兵儀式即將舉行。“當五星紅旗飄揚的時候,伴隨著雄壯的國歌聲,56個民族共同唱響國歌,那一定是一幅壯觀景象。相信在國歌的激勵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會實現!”艾克拜爾·米吉提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