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揭開神秘面紗,其所擁有的“自由維度”前所未有,那麼,這種“超級自由”的邊界又在哪呢?剛剛出臺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揭開了謎底。

臨港新片區的法治建設,正是近年來上海推進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的一個縮影,從“立良法”到“善執法”,從“關鍵少數”到全民普法,從法治政府建設到法治社會建設,“上海實踐”積累了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工作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主任李強在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會議上説,推進全面依法治市,就要聚焦國家交給上海的重大戰略任務,增強立法的及時性、有效性;要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持續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全面加強法治社會建設,把各項工作納入法治軌道;要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準,強優勢、補短板,努力使法治成為上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

取精用弘立良法

“通常情況下,一部政府規章成形,最少也要3個月到6個月,而這次3個部門聯動,僅用兩周時間就擬出了草案。”上海市司法局立法二處處長常江説。

常江所説的這個政府規章就是近期正式發佈的《管理辦法》。

今年6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初具雛形,上海市發改委、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市司法局接到制定配套規章的重任。

不同於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成立基於開放新擴大、改革新進展的大背景,在全國尚無先例可循。

而立法任務時間緊、任務重,該走的流程卻一個都不能少,從調研、起草到發動十幾個部門徵求意見,加班至深夜是這些立法工作者的新常態。

7月30日,《管理辦法》經上海市政府第60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整部規章共11章49條,與《總體方案》的框架基本保持一致。

“立法工作遠未結束,新片區正式掛牌後,我們還將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跟進、修訂完善。”常江説。

其實,《管理辦法》的制定出臺只是上海立法工作的一項內容,此前制定任何一部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立法者都需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就其中的重大問題深入研究論證,反覆協調溝通,以確保合理的任務分工、時間安排、組織保障和責任要求,從而做到目標明確、人員到位、保障有力、責任落實。

“地方立法最終要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確保在法治的框架內推動高品質發展,因此,政府部門要善於立良法。”常江説。

何謂良法呢?擁有多年立法經驗的常江認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立法既要不斷適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和新要求,解決法律規定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還要具備更強的可操作性,使得法律規定能在最快的時間裏為群眾所熟知熟記、落地見效。

比如今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上海市單用途預付消費卡管理規定》,針對長期頻發的“商家攜款跑路,消費者投訴無門”問題,對預付卡發售行為進行規範,既保護了消費者的權益,又規範了商家行為。

近年來,上海秉持立良法這一理念,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針對群眾關心關注的新熱點新難點、針對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中出現的新堵點新痛點,出臺並實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規規章。

在上海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辦副主任陸衛東看來,立良法需要與時俱進,以確保每項重大決策和改革都做到于法有據;立良法需要回應民生期盼,以實現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獲得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援;立良法關鍵在於提升立法品質和效率,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落地見效善執法

今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社會各界都將目光投向上海。

作為全國首個全面強制開展垃圾分類的城市,《條例》能否嚴格執行?執法的強硬,能否換來老百姓的積極回應?一系列質疑接踵而來。

在《條例》實施一個半月之際,上海市城管執法局給《法制日報》記者提供了一份階段性成績單。數據顯示,過去一個半月,全市城管執法部門共教育勸阻相對人15591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10539起,依法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案件1279起。

“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將根據《條例》規定,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城管執法部門相關工作人員認為,嚴格執法不僅要做到違法必究,確保垃圾分類取得實效,還要做到誰執法誰普法,向公眾普及垃圾分類的規定和常識。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給出的另一份數據顯示:同比兩年前,7月以來,全市可回收物回收量每日達4400噸,增加了20倍;濕垃圾分出量每日達8200噸,增長130%;幹垃圾處置量控制在每日17000噸左右,降低了約16%。

“良法要善執,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和配合,垃圾分類在上海初見成效並非偶然,因為經過多年的法治建設,尊法守法學法用法已成為上海市民的精神自覺和行動自覺。”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局長鄧建平説。

途經上海市市立幼兒園時,記者看到孩子們放學時有條不紊地走出校門,門口未見接送孩子的車輛擁堵交通。

“我們都選擇公共交通接送孩子,剛開始有些不適應,後來發現禁停車輛其實是給孩子出行更大的安全保障。”市民胡女士告訴記者。

家長們的這一認知得益於《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的順利實施。條例剛出臺時,被公眾戲稱為“史上最嚴”,但經過兩年有效執行,上海交通狀況持續好轉,市民安全出行意識持續提高。

此外還有《上海市煙花爆竹管理條例》,明確規定上海外環線以內區域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連續幾年,上海禁燃區實現了“零燃放”。今年春節,上海外環外煙花爆竹清掃量較去年同期下降57%,全市大部分區域PM2.5保持在優級水準,無硝煙春節已成為上海千家萬戶的共識。

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市委全面依法治市辦副主任趙奇説:“善執法要放眼全局,要弄通弄懂立法的目的、執法的挑戰和群眾的共識,有全局觀、系統觀方可事半功倍;善執法要立足專業,通過勤學知識、苦練本領,不斷提升執法者的專業水準;善執法要發動群眾,抓住各個執法環節積極普法,讓群眾入心入腦,培養他們良好的行動自覺和精神自覺。”

法治昌明領風騷

不久前,某電子商務公司的一款産品在廣告中標明“最新專利”,但忘記將專利編號放入廣告頁面中,違反了廣告法相關規定,即將面臨10萬元以下的罰款。

“這不只罰款這麼簡單,一旦受罰,我們企業的信用資訊上將留下污點。幸虧有了免罰清單,這一無心之失才得到原諒。”公司法定代表人告訴記者。

他口中的“免罰清單”全稱叫《市場輕微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免罰清單》,是今年上半年由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市場監管局、上海市應急管理局聯合出臺的新規,規定了34項可免於處罰的企業輕微違法違規經營行為。

近年來,上海在構建法治化營商環境過程中,推出了一系列新規和舉措,都具有跨地區、跨部門、跨領域的特徵,形成了穩定、全面、可操作性強的保障體系,高效解決營商環境中的各種問題。

就在今年4月22日,經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批准,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法治保障共同體應運而生。共同體聯合了4個人大專門委員會、兩個政協專門委員會、12個政府部門、兩個司法機關、8所法學院校以及9個人民團體、協會和商會等服務機構。

“成立共同體的目的是促進資源整合,將政府、市場、企業、社會的資源進行整合優化,發揮資訊共用的整合作用,及時回應企業訴求,進一步加大制度供給力度,優化供給結構,強化落地實效。”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長、市優化營商環境法治保障共同體副召集人羅培新説。

正如羅培新所説,一個法治昌明的城市不僅要簡政放權,還要有一個系統化的法治保障體系,既要讓廣大創業者得到法治保護,更要讓廣大市民享受更多法治紅利。

上海市司法局行政執法協調監督處處長諸曉鳴告訴記者,一直以來,上海市將便民利民體現在多項立法之中,如《上海市公共數據和一網通辦管理辦法》,還有剛剛投入試點的《上海市開展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都從制度層面解決群眾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的問題。

據悉,有了告知承諾制度,今後個人和企業申辦行政許可、行政確認等事項,只需填寫告知承諾書即可,後續核查工作全由相關行政機關來完成。

針對特殊人群和特殊領域,上海在老年人權益保障、華僑權益保障、公共場所控煙和共有産權保障住房管理方面,專門出臺實施相關法規和規章,保障相關人群合法權益,提升市民文明素養。

針對建築垃圾管理、住房租賃管理、生活噪音污染防治和安全生産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等民生領域的法治保障,上海專門進行了立法後評估,以檢驗立法品質和立法效能。

此外還有,黃浦區率先出臺私人影院、共用單車等新興業態管理新規,上海市檢察機關出臺全國首份省級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員從業限制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嚴”公證行業和司法鑒定行業責任追究辦法……

正是在不斷回應和滿足人民群眾新期待和新要求的過程中,上海推進全面依法治市的大格局日趨完整和成熟,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層出不窮。

“法治是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的最大公約數。”上海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副主任尹弘説,推進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既要聚焦中心工作、關鍵領域、重點任務,還要聚焦人民群眾所想所需、急難愁盼,既要著力體現超大城市的特點和規律,還要著力破解超大城市管理的世界級難題,力求將上海建成法治昌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