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出“組合拳”治理涉水違法行為
全市推行河湖警長制 覆蓋197條黑臭河涌
全市將推行“河湖警長制”治理涉水違法行為。南方日報記者 符超軍 實習生 肖楚翰 攝
一年前,磨碟沙涌是讓附近居民“不敢開窗”的黑臭河涌。如今,如今沿著該河涌行走,一派水清岸綠、宜居宜業的景象。
河湖警長全力保駕護航,海珠區水污染防治效果顯著。全區15條黑臭河涌中2條“長制久清”,6條“初見成效”。
昨日,廣州市在海珠區召開河湖警長現場工作會議,全面總結海珠區河湖警長治水經驗,全市推行河湖警長制,首先覆蓋全市197條黑臭河涌以及其他整治任務重、排污企業多的河湖。
成果 海珠區15條黑臭河涌治理有成效
位於琶洲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磨碟沙涌,東接珠江前航道,西接黃埔涌。如今沿著該河涌行走,一派水清岸綠、宜居宜業的景象。偶有打撈船劃過,河上為數不多的落葉也被清潔人員撈起。
一年多前,磨碟沙涌卻是讓附近居民“不敢開窗”的黑臭河涌。來自沿岸磨碟沙羽毛球場、名門汽車修理廠等歷史違建,蔬菜科學研究所,琶洲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污水、泥漿水,導致河道淤塞、水質惡化。
海珠區採取新建污水管、清除“散亂污”、河涌清淤等一系列舉措後,磨碟沙涌發生了改變。近來,河湖警長更成為了磨碟沙涌維護治理的重要支撐。“以前我們也積極參與河涌整理,河湖警長制更是給予了制度保障。”海珠區公安分局食藥環偵大隊陳兀法表示,河湖警長制讓河涌整治更加有力度、易執行。警長主要負責打擊水污染違法犯罪行為,配合開展水域周邊區域綜合治理等,一系列專項打擊行動對水污染違法犯罪行為起到了良好的震懾作用。
海珠區是一個四面環水的島區,區內共有74條河涌,遍佈全區18條街道。海珠區區級河湖總警長,海珠區副區長、區公安分局局長譚偉文在會上介紹,為嚴厲打擊涉水違法犯罪行為,維護水環境,2018年以來,海珠區把維護水環境作為“保民生、護穩定”的頭等大事,結合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積極探索建立河湖警長制度,堅持源頭治理,大力打擊涉水違法犯罪行為,積極開展水域周邊區域的綜合治理。
河湖警長“發威”,河涌治理顯成效。譚偉文介紹,不僅僅是磨碟沙涌,全區15條黑臭河涌中2條“長制久清”,6條“初見成效”,7條“基本達到不黑不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東塱斷面水質同比提升一個類別,氨氮、總磷濃度分別下降60%、46%。
“政府對水環境污染打擊力度大,整治效果好。”“有了河道警長的保障,我們很放心。”“河道警長打擊了亂排污的行為,保護了河涌的水質,相信河涌治理會越來越好。”筆者走訪發現,河涌沿岸群眾紛紛為河道警長點讚。
創新 多部門聯合偵辦案件精準打擊涉水違法
今年7月初,海珠區公安分局接到廣州市生態環境局海珠區分局移送的位於南箕涌邊的廣州奧某味精食品有限公司將未經處理的廢水直接排放至河涌一案。
辦案民警迅速展開偵查,發現該廠在涌邊的圍墻邊設有一個地下污水收集池,池邊設置3台抽水泵,抽水管均連接污水收集池。其中1台抽水泵的排水管穿出墻體直接伸向河涌。經過水樣抽測,該污水收集池中COD濃度達到1550mg/L,遠超國家標準。在證據面前,該企業相關負責人承認了向河涌直排未經處理的廢水的違法事實。
事實上,今年4月以來,該公司已多次因生産工業廢水超標排放,被海珠區生態環境分局責令整改並進行處罰,但屢禁不止。7月30日,海珠區公安分局通過調查取證,依法分別對3名企業分管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實施行政拘留。
海珠區強化制度建立和制度執行,推動河涌治理工作規範化、制度化,建立河湖警長制就是一大制度創新。將河湖劃分責任區域,對接河長體系,建立了“1+18+N”的河湖警長制,即1個區級河湖總警長、18個街道河湖警長及社區民警、巡邏民警、治安民警、刑偵民警等多個警種。由副區長、公安分局局長擔任“區級河湖總警長”,全區18個街道屬地公安派出所所長擔任“街級區域河湖警長”,實現“河湖長+河湖警長”機制的無縫對接,將公安執法力量主動融入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
其中,區河湖總警長作為全區推行河湖警長制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立足公安機關職責,對打擊全區河湖污染違法犯罪工作負總責,統籌調動全區警種資源,協助配合區職能部門、各街道聯勤聯動、齊抓共治。街級區域河湖警長是本街道轄內河湖治理的第一治安責任人,負責組織轄內警力開展日常治安巡防、聯合巡查,維護區街行政部門執法秩序,及時發現制止違規排放污染物、破壞水設施等行為,依法嚴查嚴處阻礙行政部門執法、打擊涉水環境污染等違法行為,確保治水工作有序推進。
水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海珠區建立公安、水務、生態環境等部門及屬地街道執法協作機制、應急處置聯勤機制,由水務、生態環境部門在日常管理中及時發現、通報違法犯罪線索,屬地派出所結合“城中村”綜合治理攻堅戰、“颶風”專項打擊行動,發揮熟悉轄區人、屋、物、事情況的優勢,排查水環境污染犯罪的苗頭線索和預警資訊,通過整合打擊水環境污染犯罪各個環節的優勢資源,對涉水違法行為予以精準打擊。
建立河湖警長制以來,公安、水務、生態環境部門通過聯合偵查,共破獲重金屬偷排、非法傾倒污染廢物、私設暗管排污等典型案件6宗,抓獲並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0人。
經驗 無人機航拍取證查清污水源頭
一直以來,由於違法排污比較隱蔽,查處難度大。除了不斷創新制度保障,科技創新也尤為重要。海珠區結合智慧城市建設,強化科技資訊化應用,不斷提高水環境治理智慧化水準。
全面應用高清視頻、全景攝像、人流智慧監測、警用機器人、人臉證件識別門禁、車輛識別卡口、新一代移動警務通等科技資訊化手段,服務於河涌治理。
根據河涌分佈情況,加強河涌沿線、周邊的視頻監控布點,建立河涌視頻巡查常態化機制,結合“公安網+盤查”“大數據+預警”“快速反應+處置”以及智慧新治理等工作,及時發現處置水域周邊的各類可疑人員和異常情況,全面提升對全區河湖水域周邊“人、房、車、場”等基礎要素的管理治理效能。
無人機航拍具有快速、機動、靈活的優勢,能有效解決巡查地點偏遠、交通不便、人手不足等問題。廣州各級河長辦利用無人機航拍取證,大幅提高巡河工作效率,並通過無人機航拍取證對比,及時發現、處理水質變化情況及河道管理範圍內的亂佔、亂建、亂排等問題。
加強水質監測預防犯罪。區公安分局會同生態環境、水務部門加強水質監測,並結合公安職能,通過水中毒品超痕量分析、毒品濫用評價等技術模型,開展河水涉毒物質、重金屬污染源的分析,從中排查、發現犯罪線索,有針對性地強化對河涌周邊區域出租屋、場所的監管,從源頭上預防涉毒、涉重金屬違排等違法犯罪行為。
今年以來,在全區河涌周邊共拆除違章建築18.48萬平方米,清理水面漂浮物2200噸,清淤河道6.77公里、9.6萬立方米,生態修復9萬平方米。
河長和河湖警長聯動打擊涉水違法犯罪
一直以來,違法排污十分猖獗,而處罰打擊力度遠遠不夠。因為違法犯罪成本很低,震懾作用非常有限。河湖警長猶如一把“利劍”,震懾涉水違法行為。
為此,廣州市公安局專門成立環境犯罪偵查打擊專業警種,全面打擊各類河湖流域的污染環境違法犯罪活動,取得一定成效。去年以來,廣州市公安機關發動民警、依靠群眾、努力探索實踐,在海珠、荔灣、南沙區率先開展河湖警長工作,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區特色的河湖警長治河模式。
今年1—7月,全局共立案污染環境類案件22宗,破案20宗,刑拘43人,逮捕32人。其中,針對黑臭水體類水環境污染案件立案11宗,破案12宗,刑拘24人,逮捕18人。針對“散亂污”企業污染環境案件立案21宗,破案19宗,刑拘40人,逮捕31人。
今年1月,廣州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調整時,專門增加了市公安局作為成員單位。再加上海珠、荔灣、南沙區等區已經先行先試開展了河湖警長工作,在全市範圍內推行河湖警長制條件已經比較成熟。
“海珠河湖警長工作很有特色,經驗成效突出。”廣州市河長辦相關負責人現場表示,下一步要在全市範圍內推行河湖警長制。特別要充分發揮“河湖警長”的“六員職責”,即依法打擊查處涉水違法犯罪的戰鬥員,排查掌握涉水違法犯罪線索的資訊員,協助調處水環境治理矛盾糾紛的調解員,黨委政府與河長決策的參謀員,開展河道治安巡查的巡邏員,普及法規政策和發動群眾參與共治的宣傳員。
“河湖警長”在日常巡查時,一旦發現有違法排污、涉水違建和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處置有毒、有害物質等重大危害河流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要加強與城管、環保、水政等執法部門聯合執法,加大對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的打擊力度。同時,要加強河長和河湖警長的聯繫聯動,實現1+1大於2的效果,持續消滅污染源,推動水環境治理不斷提升。
廣州市河長辦要求,各區抓緊制訂工作方案,9月10日前報市公安局和市河長辦備案。待各區方案完成後,由市公安局牽頭、市河長辦配合,總結海珠、荔灣、南沙區等相關經驗,制定廣州市河湖警長設置工作意見,于10月底前報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審議實施。需要重點指出的是,要首先覆蓋全市197條黑臭河涌以及其他整治任務重、排污企業多的河湖,設置相應的河湖警長,明確區、鎮河湖警長工作職責、考核方式和獎懲機制。
“河湖治理很複雜,任務很艱巨,也是個長期性的工程,”河長辦相關負責人最後強調,要堅持源頭減污,針對涉水違法行為,統籌整合公安、環保、水務、城管、工信等多部門執法力量,建立處置聯勤機制,對涉水違法行為打出“組合拳”,進一步加大對涉水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強化涉水區域的巡邏守護,全力推動河湖警長工作制落地見效,為打贏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