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生態環境部

新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正緊鑼密鼓開展!

7月10日至15日,第二輪第一批8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陸續進駐,分別負責對上海、福建、海南等6省(市)和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等2家中央企業開展督察。一個引人矚目的變化是,新一輪督察明確把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品質發展作為督察內容。截至8月5日,各督察組向被督察地方和央企轉辦13267件有效舉報,已有4069件群眾舉報辦結。

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國推進綠色發展的決心依然堅定不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從根本上講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的。不能因為經濟發展遇到一點困難,就開始動鋪攤子上項目、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念頭,甚至想方設法突破生態保護紅線。”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堅決將洋垃圾擋在國門之外,加速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加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我國正努力推動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同步邁上新臺階。

當前我國綠色發展總體形勢如何?為什麼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必須“不動搖、不鬆勁、不開口子”?怎樣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記者進行了多方調研採訪。

綠色發展勢頭穩健——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快車道,在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環境品質穩中向好

林木綠意盎然,蘆葦昂首挺立,鳥兒振翅飛翔……這裡是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

官廳水庫位於懷來縣與北京市延慶區交界處,22年前,因為水質污染退出北京飲用水水源地之列。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到2035年將恢復官廳水庫飲用水源功能。懷來縣2017年開始實施國家濕地公園項目,作為全縣“一號工程”力推。土木鎮黑土洼村村民戴富強開的餐館生意紅火,他樂呵呵地説:“現在的賣點就是濕地公園的風景!”

神州大地,隨著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快車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景象,不斷展現在人們眼前。

生態環境部發佈的《中國空氣品質改善報告(2013—2018年)》顯示,2018年,全國GDP較2013年大幅增長,同時大氣污染物濃度大幅下降,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PM2.5年均濃度分別下降48%、39%、32%。微信朋友圈中,“吐槽”霧霾的越來越少,“曬”藍天白雲的越來越多。

“退牧還草後,草原的變化很大!下雨多了,草長高了,野生動物也多起來了。”青海省治多縣立新鄉葉青村村民多吉才仁讚不絕口。美國航太局等機構根據衛星數據進行的研究表明,全球2000年到2017年新增綠化面積中,約1/4來自中國,中國貢獻比例居首。目前,全國共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2750個。

“中國積極參與和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體現了深度參與全球治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説。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約46%,提前完成對外承諾的到2020年碳強度下降40%—45%的目標。中國正積極推進“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和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建設,和世界各國共同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沉甸甸的綠色發展成績單,來之不易。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國家發展總體佈局,建設美麗中國成為人民心嚮往之的奮鬥目標。“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和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舜澤表示,“思想認識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制度出臺頻度之密前所未有,監管執法尺度之嚴前所未有,環境品質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我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快速增加的態勢得到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漸次達到峰值,或進入平臺期。按照‘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分析框架,對比發達國家環境改善歷程,我國近年來已經跨越了‘環境拐點’,環境品質總體上進入穩中向好的階段。”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環境政策研究室主任陳健鵬分析。

“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假説認為,污染物排放和經濟發展之間存在類似“倒U形”的曲線:污染物排放隨著經濟的發展先增後減,即當經濟發展到某一水準時環境污染程度達到最高,而後經濟繼續發展,環境污染卻隨之下降,環境品質逐漸變好。

“從國際比較視角看,與先行國家相比,標誌性污染物達峰時我國每人平均GDP水準更低,治污減排體現出一定的‘超前性’。”陳健鵬説,“儘管我國污染物排放總體上已跨越峰值,但仍然遠超環境容量,在大幅度削減後才能實現環境品質根本性改善,這需要一個長期過程。這也意味著近中期環境污染形勢仍十分嚴峻和複雜。”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我國經濟增長和污染物排放正逐步“脫鉤”,這也是我國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再平衡的重要階段。

綠色發展保持定力——

不動搖、不鬆勁、不開口子,跨越污染防治和環境治理的重要關口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品質很關鍵。

“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過程中,污染防治和環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關口。我們必須咬緊牙關,爬過這個坡,邁過這道坎。要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定力,不動搖、不鬆勁、不開口子。”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鏗鏘有力。

綠色發展,這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緊迫之舉。

“太快了,環保和公安都來了,沒想到我們的訴求這麼快就解決了!”內蒙古包頭市昆都侖區王家圪旦村的李女士,向12369環保舉報熱線反映情況後,附近一家偷排廢水的選礦企業立馬被關停。包頭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李曉陸説:“包頭市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完善24小時信訪舉報平臺和‘生態環境+公安’聯動機制,確保人民群眾合理訴求得到及時解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但目前我國的優質生態産品供給還存在明顯不足。”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説,“必須加快綠色發展步伐,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綠色發展,這是構建高品質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

15個廢棄可樂瓶能做什麼?在位於浙江省海鹽縣的海利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些瓶子經過先進技術裝備處理,變成再生聚酯差別化長絲,能夠成為一條漂亮裙子的原材料。

“目前我們一年可以讓100億個廢舊飲料瓶‘鳳凰涅槃’。” 海利環保公司董事長方光明介紹。

2017年以來,海鹽縣進一步騰籠換鳥、轉型升級,關停“低小散”企業3700多家,新興産業迅猛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大展身手。“我們努力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建設産業優質、環境優美、生活優雅的濱海城市。”海鹽縣委書記陳玲芳説。

環境經濟學的研究認為,適當的環境監管會促使企業進行更多創新活動,從而提升生産能力,提高産品品質,增強競爭力。大量實證分析也證實,適當的環境監管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一些産業結構偏重的地方加強環境監管,對經濟會有一定影響,但這種影響是局部的、短期的,受影響的主要是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吳舜澤認為,“堅持綠色發展、加強環境監管,是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推手。”

綠色發展,壯大了環保産業等綠色産業,為經濟增長提供了重要新動能。

近年來,我國持續開展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有力推動綠色産業發展。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同比增長48%,比全部投資快42.2個百分點。“中國環保産業協會的測算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行業營業收入約為6845億元,同比增幅約為8.7%,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中國環保産業協會副會長、秘書長易斌説。

寬敞整潔的車間裏,一桶桶“水漆”源源不斷生産出來。在緊鄰雄安新區的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晨陽水漆建成了産能達125萬噸的全球最大全水漆製造基地。使用以水為稀釋劑的水漆替代傳統溶劑型油漆,能大幅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這座綠色工廠與同等規模的油漆廠相比,一年可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排放100萬噸。2015年以來,水漆産銷量連年翻番。”晨陽水漆技術總工胡中源介紹。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快車道,為環境産業發展開闢了更廣闊的空間。”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認為,“環境産業供給側正在從過去單一、獨立的末端治理、單元治理,向提供更多生態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迭代升級。提升品質,加強創新,環境産業將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綠色發展前景可期——

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到實處

綠色發展,知易行難。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時候,怎樣牢牢守住生態環境保護的紅線?受訪者表示,必須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打好綠色發展組合拳,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一手抓制度設計,一手抓落細落實,綠色發展生根見效。

夏日炎炎,山西太原鋼鐵公司廠區內,超低排放升級改造項目緊鑼密鼓開展。“看不見污染、聽不見噪聲、聞不見異味,排放濃度和總量雙控合格”,太鋼正全力打造這樣的綠色鋼鐵企業。今年4月,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等聯合發佈《關於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各地鋼鐵企業陸續開展提標改造,藍天保衛戰將再下一城。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逐步完善,為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各地區各部門的制度、規劃、工程、項目中,“綠色”成為關鍵詞。“經過這幾年不懈努力,綠色發展各方面的條件已基本具備。”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認為,“未來還要層層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實,讓各項制度落地生根見效,啃下一個又一個‘硬骨頭’。”

一手抓治污攻堅,一手抓統籌兼顧,綠色發展穩步推進。

“我打算諮詢一下有沒有適合我們的治理方案。”點開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企業環保接待日”頁面,南京佳茂食品廠總經理劉漢來很快填好預約時間等。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從去年10月開始,定期設立接待日,已接待40多家企業,釋疑解惑,提供服務。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堅守陣地、鞏固成果,聚焦做好打贏藍天保衛戰等工作,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同時要統籌兼顧,避免處置措施簡單粗暴。要增強服務意識,幫助企業制定環境治理解決方案。”各地各部門紛紛行動起來,既嚴格監管,又週到服務。今年5月啟動的新一輪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監督團隊,更名為“強化監督定點幫扶工作組”,成員包括負責定點幫扶的生態環境部各司局工作人員等,工作組背後還有強大技術團隊支撐。

“對合規以及有意願合規的企業提供服務與支援,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題中應有之義。”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認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改善環境品質,勢必要對落後産能、落後産業結構做出相應調整,在這個過程中,既要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定力,也要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係。”

一手抓生態治理,一手抓綠色産業,綠色發展前景可期。

安徽旌德,空氣清新,滿山青翠。森林覆蓋率達69.2%,PM2.5年均濃度為27微克/立方米,這裡良好的生態環境得益於持續的生態環境治理,也得益於近年來以健康産業為主導産業的發展思路。“旌德依託綠水青山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今年1至5月,全縣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增長12.3%。”宣城市委常委、旌德縣委書記週密介紹。

在不久前舉行的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年會上,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執行會長鄭新立表示,據估算,2018年我國綠色經濟産值約為6萬億元;預計到2025年達到12萬億元,約佔GDP的8%;到2035年,有望達到GDP的10%以上。“在綠色發展的時代潮流中,對環保等綠色産業應繼續給予多方扶持,使有實力的企業有更多施展拳腳的機會,在改善環境品質的同時,助推經濟增長。”北京清新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根華建議。

“生態治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發展的戰略定力,奮力躍上一個個新臺階,百姓富、生態美的美麗中國將漸行漸近!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14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