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中國農業大學學生在曲周實驗站做實驗。新華社記者王曉攝
1973年,石元春、辛德惠等老一代農大人響應國家號召,在曲周建立了治鹼實驗站。他們在曲周最苦最窮、鹽鹼最重的張莊安營紮寨,住著漏風、漏雨、漏土的“三漏房”,吃著粗高粱拌粗鹽粒和幹辣椒的飯,立下“治不好鹽鹼地不回家”的誓言。
“老師們的土壤、地質和水文等專業知識與農民的經驗一結合,立刻就碰撞出了火花,當年就找到了改土治鹼的方案。”中國農業大學曲周實驗站副站長張宏彥説。
15個春秋過去,曲周28萬畝鹽鹼地得到全面綜合治理,全縣糧食單産由1972年的每畝73公斤增加到1988年的每畝237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