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國騎兵之父”傳奇人生 曾是華盛頓的“救命英雄”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候濤 武彥] 一個波蘭人,為拯救祖國的命運不惜對陣強大的沙俄,曾與俄軍名將蘇沃洛夫棋逢對手;後來他轉戰美國,又在戰場上救了美國國父華盛頓的性命,還擔任過大陸騎兵司令,被尊稱為“美國騎兵之父”。這就是卡西米日·普瓦斯基的傳奇經歷,他在美國和波蘭都享有盛譽,是僅有的7名“美利堅合眾國榮譽公民”之一。英國《衛報》6日稱,研究人員對普瓦斯基遺骸的DNA分析表明,這位著名的美國開國將領很可能是女性,這無疑進一步增加了籠罩在“他”身上的傳奇色彩。

曾經的抗俄名將

1745年3月6日,普瓦斯基出生於波蘭一個貴族世家。當時波蘭正籠罩在沙俄的擴張陰影下。1762年,年僅17歲的普瓦斯基成為波蘭國王封臣庫爾蘭公爵的侍從,開始軍事生涯。他在庫爾蘭公國都城米塔烏服務了半年,但隨後俄軍強行佔領米塔烏,普瓦斯基只好返回華沙,這段經歷增強了他的抗俄信念。

1768年,普瓦斯基和父親參與創建巴爾聯盟,這個聯盟視波蘭-立陶宛聯邦國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為沙俄傀儡,試圖通過武裝反抗使國家擺脫沙俄統治。1770年9月到1771年1月,普瓦斯基率領孤軍在波蘭重鎮琴斯托霍瓦的光明山修道院與俄軍週旋長達四個月。琴斯托霍瓦的戰鬥給普瓦斯基帶來巨大聲望,波蘭人專門譜寫了歌唱普瓦斯基、嘲弄俄軍的歌曲。此後很長時間,琴斯托霍瓦都是普瓦斯基最重要的根據地。

由於力量對比懸殊,巴爾聯盟始終無法把俄軍趕出國土。1771年5月10日,巴爾聯盟主力與俄軍名將蘇沃洛夫在朗茨科羅納展開決戰。在這場關鍵性戰鬥中,巴爾聯盟主力慘敗,但普瓦斯基率領的騎兵卻騙過蘇沃洛夫,成功地擺脫追兵。此役讓他成為波蘭最出色的戰場指揮官,蘇沃洛夫也對他讚賞有加——在朗茨科羅納戰役後,蘇沃洛夫釋放了一名被俘的普瓦斯基手下軍官,讓他把自己最心愛的煙斗送給普瓦斯基,表達他對普瓦斯基勇敢而智慧的敬意。

在武力抗俄連連失敗的情況下,1771年11月普瓦斯基試圖綁架支援俄軍的國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但行動沒有成功。此事導致他成為“弒君者”,被迫流亡海外。幾經輾轉,普瓦斯基在流亡法國期間認識了拉法耶特侯爵(另一名“美利堅合眾國榮譽公民”)和美國派駐法國的代表本傑明·富蘭克林,並接受他們的邀請前往新大陸,加入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美國獨立戰爭。

驍勇的“騎兵之父”

富蘭克林對敢於反抗歐洲封建君王的普瓦斯基印象深刻,他描述稱:“普瓦斯基是一位以勇敢捍衛自己國家自由聞名全歐洲的軍官……他可能對我們的事業非常有用。”富蘭克林建議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接納普瓦斯基,把他編入大陸軍騎兵部隊。

1777年7月,普瓦斯基剛登上新大陸就寫信給華盛頓,“我來了,來到這個捍衛自由的地方,我為之服務,為之生存或犧牲。”8月20日,華盛頓在費城郊外的司令部接見普瓦斯基,後者向華盛頓展示了騎馬作戰的技能,並主張在獨立戰爭的戰場上更巧妙地使用騎兵。

驗證普瓦斯基指揮技巧的機會馬上就來了。9月11日,在布蘭迪萬河戰役中,英軍先發制人發動進攻,大陸軍被分割開來,華盛頓手下僅有數十名警衛,隨時可能被俘。關鍵時刻,普瓦斯基收攏敗兵殿後,以掩護大部隊撤退。緊接著,他又組織起騎兵發起衝擊,吸引英軍注意力,華盛頓趁夜跳出英軍包圍圈,大陸軍主力才得以安全撤退。普瓦斯基由此一戰成名,他不僅救了華盛頓,還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

9月15日,大陸會議特事特辦,批准對普瓦斯基的軍官委任。華盛頓任命他為大陸軍騎兵部隊准將,當時大陸軍騎兵部隊只有數百人,被分散在許多步兵編隊中。普瓦斯基立即著手改革騎兵,並編寫了騎兵規章,用嚴格的軍紀規範了當時大陸軍中散漫的民兵習慣。隨後,他指揮這支小規模騎兵部隊數次在衝突中擊敗英軍。

然而,普瓦斯基很快發現自己並不受歡迎。因為他幾乎不説英語,與手下的美國軍官很難溝通。更糟糕的是,普瓦斯基的紀律和戰術觀念也與保守的美國軍官截然不同,再加上他的脾氣不好,與上下級摩擦不斷。1778年3月,他悶悶不樂地辭去戰線指揮官職務。

時來運轉的是,在大陸軍副司令霍雷肖·蓋茨的推薦下,大陸會議授權普瓦斯基組建一個新編制軍團,這就是後來著名的“普瓦斯基軍團”。普瓦斯基得到授權後,立即在巴爾的摩開始招兵買馬,為解決軍團訓練的花銷,他甚至自掏腰包。大陸軍少將查爾斯·李評論稱,“普瓦斯基軍團以高標準展開訓練,美國騎兵之父(指普瓦斯基)通過騎兵戰術測試訓練他的手下,在大陸會議資金匱乏時,他用自己的個人財産確保他的部隊擁有最好的裝備”。但1779年初普瓦斯基軍團初具規模時,大陸軍卻命令普瓦斯基率部討伐易洛魁聯盟(印第安人)。普瓦斯基對自己的部隊被用來攻擊印第安人而不是從英國人手裏爭取殖民地獨立極為不滿。為避免他憤而離職,華盛頓命令普瓦斯基轉向南卡羅來納同英軍作戰。

1779年9月,普瓦斯基率領部隊參加薩凡納進攻,接連奪下英軍據點。10月9日,他親自率騎兵衝鋒時,不幸被炮彈擊傷。兩天后,他因傷重去世,年僅34歲。

未解的身世之謎

作為一名典型的“自由主義戰士”,普瓦斯基願意為保衛自由國家——包括波蘭,也包括美國——而獻出一切。在這種理想主義色彩的光環籠罩下,普瓦斯基在戰場上的英勇犧牲進一步提升了他在美國公眾中的聲望。在他去世後不久,大陸會議就通過一項為他建造紀念碑的決議。

普瓦斯基聲望的進一步提升,則與後來的國際政治緊密相關。1917年美國參加一戰後,為鼓勵當時旅居美國的波蘭人參軍,大力宣傳普瓦斯基等“為美國自由而戰”的波蘭人事跡,並承諾在戰後推進波蘭的獨立事業。在宣傳攻勢的感召下,至少有2萬名旅美波蘭人應召入伍。1929年,美國國會通過另一項決議,把每年10月11日定為普瓦斯基將軍紀念日。1937年起,紐約在每年10月第一個週日在第五大道舉辦的“普瓦斯基日大遊行”也是源出於此。如今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自由廣場豎立著普瓦斯基的雕像,以普瓦斯基命名的城鎮、公路、橋梁更是數不勝數。波蘭也在他戰鬥過的地方修建了紀念碑和博物館。

最新研究更增加了普瓦斯基的神秘色彩。《衛報》稱,普瓦斯基的骸骨被保存在金屬容器裏,埋在喬治亞州一座紀念碑底下。後來紀念碑被拆除時,研究人員得以起出骸骨進行研究。DNA研究確認,這些骨骼屬於普瓦斯基本人。由於骸骨存在多處女性特徵,專家猜測普瓦斯基可能是女性或兩性人。法醫人類學家默布斯表示,從小被當作男孩養大的普瓦斯基不大可能懷疑自己是女性或者兩性人,頂多只會覺得“有哪不對”,“當時他們根本不知道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