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莫迪19日在孟買為國家電影博物館揭幕,並在參觀後發表講話談道,電影是“沉默的力量”,是國家的“軟實力”,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思想,促進國家發展。

隨著大選臨近,講述印度政壇人物的政治影片接連被搬上大銀幕,個別影片還被不同程度地貼上了政治化標簽。

大選前狂拍政治電影

1月11日,《意外總理》和《外科手術》兩部不同類型的影片同步上映。前者講述上屆總理曼莫漢·辛格的執政秘辛,後者則大談現任總理莫迪執政期間,其領導的一場印度軍方反擊激進派的復仇之戰。儘管《意外總理》上映以來的日均票房不及《外科手術》,首周票房1.75億盧比(約合1700萬元人民幣),僅為《外科手術》的1/4,“但作為一部傳記電影來説,票房也算不俗”,當地影評人如此評價。

《意外總理》改編自桑賈亞·巴魯2014年撰寫的同名回憶錄。巴魯是辛格政府時期的總理新聞顧問。在這本書中,巴魯以辛格側近人士的視角,詳細披露了辛格自履職總理以來控局不力的內情,將國大黨領袖新力婭·甘地描述成當時印度政治的“實際操盤手”。影片自拍攝之初就深陷政治旋渦。反對黨國大黨認為《意外總理》污衊該黨領導人,便調動各方資源,千方百計阻止影片公映。國大黨發言人公開直指影片是人民黨的“政治宣傳”,暗示執政的人民黨企圖利用電影對國大黨的歷史進行政治抹黑。而人民黨則給影片做了“免費廣告”,在其社交媒體的官方賬號上推廣該片宣傳片。

相比《意外總理》,《外科手術》則以故事性的描述手法和子彈滿天飛的熱血情節取勝。影片講述了印度激進派在某次突襲中殺害了19名軍人,而後印度軍方為了報復,在2016年成功復仇反殺的故事。不得不提的是,莫迪因強力領導了這次軍事行動而深受人民稱讚。

妙用電影示善意

即將在25日上映的政治電影《薩克雷》是一部傳記體影片,講的是2012年離世的孟買傳奇政治家巴爾·薩克雷的一生。1926年1月,薩克雷出生於孟買附近的浦那市,早年曾為孟買一家期刊畫漫畫。1966年,他創建了右翼色彩極重的濕婆神軍黨,旨在捍衛馬哈拉施特拉邦(馬邦)本地居民權利,阻止印度南部移民進入,並禁止傳播伊斯蘭教。作為一個飽受爭議的政治人物,在支援者眼中,他是印度教徒心中神一般的存在,去世時,百萬孟買市民自發為其送行。但在反對者眼中,他是導致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緊張關係和嚴重衝突的“暴徒”。這部電影的玄機之處在於,當前人民黨連任之路並不平坦,一直希望與濕婆神軍黨在馬邦結成競選同盟,但眼下後者獨立參選的意願強烈。

這部電影的劇本由濕婆神軍黨黨員撰寫。1月25日上映時,正好是薩克雷93歲冥誕之後兩天。不久前,馬邦首席部長還親自為《薩克雷》宣傳站臺,最大程度展現與濕婆神軍黨聯手應選的善意。

“吸金”良機

在印度,大選前往往是政治電影集中上映的檔期。2014年大選前後上映的《青春斯坦》和《幽靈別墅》也是如此。

一方面,五年一度的全國大選是印度最重要的政治活動,沒有任何事情的關注程度能與其相提並論。對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而言,這也是絕佳的“吸金”良機,也就是所謂的“化政治為票房”。另一方面,正如前文莫迪所言,電影是“沉默的力量”,無論是執政黨還是反對黨,都很清楚這股力量的“妙用”,希望能夠利用電影對普通選民實現潛移默化的影響,以服務自己的選舉策略,也就是“化票房為政治”。既然電影製作方和政黨之間在政治電影方面各有予求,那麼在大選季各取所需也自然是水到渠成。

“這部影片(《外科手術》)顯然能夠激發民眾在大選前認真地回憶人民黨的好處”。當《環球時報》記者通過電話詢問一位此前剛剛退休的資深政客時,他如是回應。(胡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