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1日從中國國家航太局獲悉,嫦娥四號任務中外科學載荷工作正常,搭載科學實驗項目順利開展,玉兔二號巡視器上由瑞典研製的中性原子探測儀獲取的探測數據將通過“鵲橋”中繼星陸續傳回地面。這是國際首次在月表開展中性原子探測,探測數據用於研究太陽風和月表微觀相互作用、月表濺射在月球逃逸層形成和維持中的作用。

據介紹,中性原子探測儀搭載在玉兔二號巡視器的一台載荷上,由瑞典空間物理所研製,中國參與設備的定標測試,包括交付後的相關工作,中瑞將共用科學數據、開展科學研究,雙方協同工作,共同利用好科學數據。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國際(中-瑞典)載荷中性原子探測儀中方首席專家張愛兵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性原子探測儀主要對月表的中性原子進行測量,月球沒有大氣和磁場,太陽風為帶電粒子,直接打到月表,與高能粒子有區別。太陽風粒子密度很大,會被月表反射,部分變成中性原子進行逃逸形成月球外逸層。在月表進行中性原子測量精度更高,這在國際上尚屬首次。此外,有科學家認為太陽風氫離子與月表中的氧産生羥基形成水,這也是探測和研究的內容之一。

對於雙方的合作,張愛兵指出,中國目前還沒有用於空間探測的在軌儀器,在火星探測任務中中國正在研製自己的中性原子探測儀。中國與瑞典空間物理所的合作緣起于雙星計劃的“探測二號”衛星,合作歷史悠久,取得了很好的科學成果,雙方合作順利。

瑞典航太局太陽系統科學部部長科勒表示:“人類從未在月球背面的表面做過任何探測。這次任務是中國的巨大成就,我們非常高興能成為其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