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12月20日電 (張婧)“出門沒糧票就吃不上飯。”78歲王軍回憶説,年輕時吃不飽肚子。作為基層幹部的他每月23元工資養家糊口,“1個月定量26斤糧食,每頓飯都要有計劃。”

圖為蘭州市糧食系統獲得國家和省級勞模的集體代表及個人座談合影翻拍。 張婧 攝

圖為蘭州市糧食系統獲得國家和省級勞模的集體代表及個人座談合影翻拍。 張婧 攝

王軍兒子在廚房忙活許久,餐桌擺上米飯,再配1葷2素,還有1盆湯飄著熱氣。王軍説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吃食變得美味又花樣,葷素搭配,他也開始注重養生,適量搭配些雜糧吃。

圖為農民曾新民保留至今的“甘肅省糧票”。 曾新民 攝

圖為農民曾新民保留至今的“甘肅省糧票”。 曾新民 攝

“現在的家常便飯注重營養,從吃飽到吃得營養健康,但早在40年前糧食緊缺時,我和老伴吃過豆渣充饑,後來副食增加,我們就把白菜蘿蔔燴成一鍋,冬天吃些腌菜。”王軍表示。

在糧改停止糧證、糧票使用,出現全國性的兩家和糧食市場波動的特別情況下,蘭州首創採用《糧油供應信譽卡》,實行“五保”信譽服務。圖為蘭州市城鎮居民糧油供應信譽卡翻拍。 張婧 攝

在糧改停止糧證、糧票使用,出現全國性的兩家和糧食市場波動的特別情況下,蘭州首創採用《糧油供應信譽卡》,實行“五保”信譽服務。圖為蘭州市城鎮居民糧油供應信譽卡翻拍。 張婧 攝

1986年-1997年期間,王軍時任蘭州市糧食局局長。工作原因他經常到田間地頭看夏糧長勢。每到糧食豐收季,農民忙著收割、晾曬、裝袋,王軍和糧食局工作人員則要趕在這之前做好驗稱、備單據、配人員等一系列糧食收購的前期準備工作。

“為把控收購糧食品質,驗糧工作人員練就一身‘火眼金睛’的本事。按照糧食品質分成不同等級,農村糧管所用風車除雜,去雜質後再過稱。”王軍説,夏糧收購主要集中在8月前後,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對於交糧農戶來説,也堪比過年一樣熱鬧。

每到夏糧收購時,“家家戶戶不約而同趕往鎮裏,孩子們坐在麻袋堆上耍得不亦樂乎。”作為家裏頂梁柱的曾新民説,收購那幾日就像農村趕集一樣,大家早早到糧管所門口排長隊等待,拖拉機最多,還有手推車、自行車、摩托車,甚至有馬車、毛驢車……拿了收據領了錢就去買些日常用品,或“大方”買些肉來改善伙食。

上世紀80年代,國家對糧食流通體制進行大改革,取消在農村實行30年之久的糧食統購政策,實行合同定購,定購品種為小麥、玉米、稻穀、大豆、穀子、青稞、莜麥7種,其他品種可自由購銷。全國不同程度出現糧食價格波動態勢,糧食企業陷入政策性挂賬多、貸款債務多、産糧省區斷調糧源及銀行壓收貸款等多困境。

王軍還説,針對蘭州純吃調進糧和庫存薄弱的問題,他們採取“控放結合”的行銷策略,對居民基本口糧實行“糧油信譽卡”和保質、保量、保價、保退、保換的信譽服務。

“信譽卡的辦法在全國作為首創,民眾持卡購糧。”王軍稱,既安定人心,又使低收入職工買到貨真價實的糧油。

蘭州是全國36個糧食敏感大中城市之一,也是糧食純銷區。大米、麵粉、食用油三大糧食主要品種完全需要從糧食主産區購進,農村用糧也已産不足需。

目前,蘭州市整合現有糧食資源,在蘭州新區開工建設集收、儲、加、銷、教、遊等為一體,且具有10個板塊功能的全産業鏈大型現代糧食産業園。

蘭州市糧食局局長楊盛泉告訴中新網記者,該産業園以“糧頭食尾”“食頭工尾”為主,構建生産、加工和銷售封閉式全産業鏈條,發展糧食精深加工與轉化。建設區域性糧食儲備中心、糧食期貨交割庫中心、主食轉化加工配送中心和進口糧食加工基地,逐步輻射“一帶一路”沿線的中亞、西亞和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將蘭州建設成為“西部糧都”,一改之前“小而散”“多而亂”的現狀。

楊盛泉介紹説,該産業園也從根本上提升“蘭州糧倉”的儲備能力,平時是甘肅省的“米袋子”基地,關鍵時刻可以發揮糧油“蓄水池”“調節閥”的作用。

近年來,蘭州糧食部門提升該市糧油銷售網點整體形象,借助大數據平臺,既建地上糧店,也建網上糧店,實行訂單配送,送貨到府。以“新、優、特、精”為特色的“放心糧店”已規劃建設150個,成為蘭州糧食的一張“新名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