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杭州·雲棲大會上,參會者在大會展廳觀看“天壤”圍棋機器人現場對弈。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攝

“1997年,我第一次用單位的‘貓’撥號上了網”“2005年,我第一次網購,買了一條圍巾”“2013年,我家全都換成智慧手機,還建了個微信群”“2017年,教會我爸學會了買菜掃碼付賬”……説起改革開放40年來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網際網路是繞不開的話題。資訊獲取、網路購物、掃碼支付、手機社交……人們的生活圖景已被打上網際網路印記。

中國網際網路産業高速成長是改革開放的産物。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曾表示:“騰訊成功有很多因素,但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是我們最大的財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也表示:“過去四十年中,中國打開了市場,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市場。沒有改革開放政策的話,就沒有今天的我們。”

從滑鼠到觸摸屏,這是一場發生在指尖上的巨變。從整體産業發展來看,網民規模、寬頻網民數、國家頂級域名註冊數,這三項數據中國名列世界第一已整整10年。網路購物、智慧手機出貨量和移動支付筆數,這些新的世界第一則勾勒出網際網路正在成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網路基建提供支撐

今年搬進新家的北京白領曹方舟做了個“大膽”的決定:不裝有線電視。“家裏有兩個‘盒子’,看劇看綜藝節目足夠了,新聞手機上都能看,還有網路直播,有網就足夠了。”與曹方舟一樣,不少用戶將觀看視頻內容的業餘生活從電視遷徙到了網際網路上。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份,中國網路視頻用戶規模為6.09億人,短視頻應用用戶規模已達5.94億人,網路直播用戶規模達3.44億人,整個視頻內容行業2018年預計市場規模將達2016.8億元,同比增長39.1%。

作為重流量應用的線上視頻行業,需要頻寬和流量支撐。“到今年9月底,全國光纖寬頻用戶佔比達到88%。2014年底,我國只有10%的用戶使用20M以上寬頻;到今年9月份,我國使用100M以上寬頻的用戶已經超過了60%,從2014年開始,我國用短短兩三年時間建設了全球規模最大、覆蓋最廣的4G網路。在提速降費政策的助力下,9月份我國移動用戶戶均移動流量消費達5.14GB,是去年同期的2.6倍。”工業和資訊化部資訊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介紹,基礎設施快速發展為網際網路各個細分領域提供了支撐。

線上視頻行業也在熱情地擁抱技術創新。短視頻應用快手CEO宿華表示:“人工智慧貫穿在快手視頻生産、視頻理解、用戶理解、精準分發的每個環節,拿對視頻內容的識別來説,每天産生的1500萬條短視頻內容,都會被人工智慧自動貼上標簽,並且識別其中的語音內容。”2017年,我國人工智慧發明專利申請公開量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分別達到4.6284萬件和1.7477萬件,授權量同比增長34.9%。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也表示:“中國僅僅花了兩年時間就在人工智慧方面‘奇跡般地崛起’,當今在電腦視覺、語音識別和無人機方面最有價值的人工智慧企業都是中國公司。”

電商零售創新不斷

2135億元!11月12日零點,這個龐大的數字出現在上海世博中心天貓“雙11”媒體中心的數據大螢幕上,中國電商平臺單日網購交易額新紀錄定格於此。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這一天,全國網路零售交易額超過3000億元。與“雙11”對標的美國“網路星期一”,今年的交易額僅有79億美元,不到“雙11”的五分之一。

2003年5月份淘寶網上線,那一年全國網路購物的交易額僅有7.9億元,但隨後中國消費網際網路“一飛沖天”。寶潔大中華區董事長馬睿思頗為感慨:“在美國,寶潔只有7%的業務來自電商,但在中國達到了30%以上,去年‘雙11’寶潔花了19個小時達到10億元銷售額,今年只用了70分鐘。”

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為千百萬中小企業提供了直接觸達消費者的通道,包括麥包包、韓都衣舍、裂帛、七格格、小狗電器等一系列“淘品牌”迅速崛起。2013年“雙11”,天貓和淘寶在24小時內賣出350億元,當年全國網路交易額達到1.85萬億元,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網路購物第一大國。

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見證著消費升級的巨大能量。中國社科院財經院網際網路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表示:“從消費者選擇看,網購開始從必需品向享受型産品演進,電商平臺也在由價格競爭向品質競爭轉型。”

智庫機構瞭望智庫10月份發佈的報告顯示,過去5年,中國的科技創新使得民眾“獲得感”持續提升,其中移動支付在提升民眾“獲得感”中的貢獻率最高。

目前,國內首款超市機器人“豹小秘”已在北京物美超市開始提供服務,它能回答消費者的各種問題,並引導顧客找到想要的商品。這只是物美新零售的冰山一角,在貨架上,電子價簽可以隨時調價;在超市裏,人工智慧攝像頭統計著客流和消費偏好。

此外,繽果盒子和便利蜂的無人貨架、無人超市,盒馬鮮生、永輝“超級物種”所探索的小範圍快速配送,各種新業態層出不窮……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行銷係教授李飛坦言:“中國的零售革命已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成為零售業面向未來的‘試驗場’。”

融合“觸網”激發活力

“長安福特的2萬員工和上下游供應商、經銷商,都通過企業微信連接在了一起,從組織協作到遠端會議交流,再到生産、銷售、服務等資訊的直達,數字化讓長安福特的運營效率大大提升。”長安福特首席資訊官吳勁浩告訴記者。

在製造業領域,出現了生産設備、設計能力、辦公空間等大量的生産要素共用模式。在廣東東莞,昂貴的數控機床正在為中小企業提供共用服務,企業不用再購買機床,只要按小時或者加工量付費即可。鑫詮光電技術公司董事長王乾表示:“現在的500多臺機床如果直接購買要花1億多元,但如果使用共用機床,一套機器一個月只要付幾千元。”

有數據顯示,到2020年工業網際網路佔整體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22.5%,未來15年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市場規模將超過11.3萬億元。“借由産業網際網路,中國製造業已在生産方式變革中佔得先機。”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研究員張燕生表示。

此外,公共服務同樣在被網際網路深入改造,“最多跑一次”成為政府對老百姓實實在在的承諾,智慧城市也由此更加名副其實。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規劃院智慧城市和大數據所所長姜鵬表示:“智慧城市真正需要的是以數據為源頭的創新活力,通過數據來提升城市運作效率和城市管理者的決策水準。”以浪潮集團為例,該企業幫助濟南市成為我國首個實現政府數據授權運營的地方政府,作為運營核心的智慧泉城運作管理中心,已匯聚了全市65個部門1億多條基礎庫資訊。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表示,隨著網際網路與政務的深度融合,智慧城市服務商也在經歷著向智慧城市運營商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