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基層行·學校篇】
11月29日,吉林省榆樹市五棵樹鎮中學5樓會議室裏擠滿了人。這裡的智慧課程使用技巧培訓,不僅吸引了學校專業教師,還吸引了許多教輔人員自願加入,甚至有外校教師聞訊趕來。培訓結束後,五棵樹鎮中學將再添一項教學法寶,通過智慧教學系統,老師可以利用手機和雲空間進行教學和管理,學生可以利用雲資源自學。
引進這項技術的校長宋海江,從1982年起就在五棵樹鎮中學工作,他説:“那時候老師上課就是一塊黑板加一根粉筆。20世紀90年代初,有了膠片投影儀。2000年後,學校有了微機室。現在,每個班級都有教學一體機,智慧課堂馬上就要來到師生們中間,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變成了現實。”
和所有鄉鎮學校一樣,輟學曾是五棵樹鎮中學發展中最難解決的問題。1952年建校時,學校只有2個教學班、60多名學生。8名教師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還要花費大量時間家訪勸返。到20世紀80年代,學生逐漸多了,可輟學率還是居高不下。
“輟學不光是因為學生家庭不富裕,學校的條件也不好,我剛上班時,學校還是用土爐子取暖,一到冬天,師生們鼻孔都是黑的,手腳經常長凍瘡。”在宋海江拿出的老照片裏,學校沒有圍墻,教室是泥草房,桌椅由木板和土坯拼湊而成。2000年後,隨著國家對教育事業投入的加大,五棵樹鎮中學不斷發生變化:蓋起了5層教學樓,開始集中供暖,建成食宿樓,旱廁變為水衝廁所……
隨著國家實施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免雜費、免書本費、逐步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政策”,農民每人平均收入的提升,農村家庭越來越重視教育,再加上學校辦學條件的不斷改善,教學方式的改進,五棵樹鎮中學的輟學率不斷下降。
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教學目標也不斷完善。實施素質教育進程中,五棵樹鎮中學走上了“德育為先、育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的道路。在五棵樹鎮中學,文化長廊、班級黑板報上都滲透著誠信教育元素,學校經常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主題班會、徵文大賽和演講比賽等活動。2015年,學校在教學樓的顯著位置設置誠信貨櫃,採取“無人售貨、自覺交款”方式出售文具和生活用品,深受同學歡迎。
加大德育的同時,學校還開展籃球、書法、太極扇等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讓每名學生都能找到出彩的機會。團委書記龔亞梅就是五棵樹鎮中學的畢業生,她説:“我讀初中時,班裏沒有錄音機,英語課都是老師拿著錄音機挨個班走,哪有資源給學生搞文體活動,同學們也不會演啥節目。”現在每年畢業演出前,都是龔亞梅最犯愁的時候,愁的不是節目不精彩,而是每個節目都很精彩,讓她難以取捨,4個小時的晚會都不夠學生們展示。
建校初期,教師不夠用,甚至要通過跨學科教學才能勉強完成教學任務。如今,教職工學歷達標率達100%,以課堂為主陣地的教學改革全面鋪開。
説起教改,副校長莊貴財回憶到,33年前他來到五棵樹鎮中學成為一名物理老師。當時學校沒有實驗器材,後來學校購買的幾套被當成寶貝,他捧著器材一個班接著一個班地給學生做演示實驗。如今學校建起標準化的實驗室,每名學生都可以自己動手做實驗。
教改過程中,小科和主科教學同部署、同考核的課程計劃得以嚴格執行,分層次教學的模式使教學效益逐漸增大。副校長鄒德軍説:“近年來,學校不僅派教師外出學習觀摩,還邀請省內教學專家到校指導,並且加入榆樹市大學區,充分利用先進資訊技術資源,優化教學手段,縮小城鄉差距,減少生源外流。”
在五棵樹鎮中學,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都變成了現實:籃球場、排球場、足球場上處處可見青春笑臉,教學樓裏傳出的是瑯瑯書聲,有120余名教師、約1500名學生,輟學率控制在1‰以內,近年來80%的畢業生升入吉林省重點高中,先後向社會輸送1.8萬餘名人才。
(本報記者 任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