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改革開放40年·聚僑心)王琳達:我隨改革開放一路走來
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電 題:王琳達:我隨改革開放一路走來
作者 馬秀秀 周乾憲
“不能説我自己多有眼光,我只是趕上了好時候。”談及當初來中國內地投資,怡海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琳達如是説。
1989年6月,王琳達帶領下的怡海集團作為僑資企業代表率先進入廣州,開發了其在內地投資的首個項目;1989年12月,怡海集團獲批進入深圳特區投資建設;1992年12月,在參與首屆京港洽談會後,怡海集團又成了首批在京投資的僑資企業……
回首近30年發展歷程,王琳達坦言,自己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
1998年8月,“第一次鈴聲“儀式在北京實驗二小怡海分校舉行。受訪者供圖
“初到北京投資時,南四環邊上是一片廢棄的垃圾場,目之所及只有3個大沙坑。”王琳達回憶道。
但她並沒有知難而退。“如今看來,是當時的堅持讓我成為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參與者、見證者和收穫者。”
王琳達説,伴隨著改革開放一路走來,“滿足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一直是集團努力的方向。在她的構想中,社區不僅要有完善的配套基礎設施,更要提供一流的學校和教育。
基於這一理念,王琳達將北京名校引入社區,在內地開創了教育社區模式的先河;2000年9月,她又開辦了全國首家社區老年大學,建立“課程+服務”的文化養老模式,為老年人營造“老有所學、老有所獲、老有所樂、老有所養”的老年生活樂園。
2016年10月8日,怡海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琳達獲得塞爾維亞授予了“終身成就獎”,這也是當地政府首次將最高榮譽表彰頒發給外國人,是中國企業家第一人。受訪者供圖
“我的夢想是為人民群眾提供終生教育。”王琳達説,20多年來,怡海形成了從幼教、小學、初中、高中再到國際教育的不間斷教育鏈條;加之親子園、學前教育、老年大學和各類培訓學校等,王琳達通過搭建現有教育體系,初步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相對於公辦教育機構,民辦教育有其獨特優勢。”王琳達指出,民辦教育可以探索在社區創辦從“幼兒到暮年”的終生教育體系,此外,民辦教育的教學機制更為靈活,可以吸引更多外部教育資源,多層次培養學生能力。
親歷中國發展,王琳達認為,中國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完善,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來,良好的政治生態讓政商關係越發清朗,中央政府近期又釋放出支援民營企業發展的信號,“這更加堅定了我在內地幹事創業的信心。”
2018年11月,代表團與烏日策市政府舉行工作會談並簽署建立友好城市關係協議書。左起分別為烏日策副市長,烏日策市長蒂霍米爾·佩特科維奇,哈爾濱市市長孫喆,怡海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琳達。受訪者供圖
一路走來,怡海集團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踐行者。
2013年12月,王琳達就開始帶隊到中東歐各國考察。5年裏,她24次走進中東歐,並建立起以塞爾維亞為核心,輻射周邊各國的合作模式。
2016年,怡海集團出資捐建了塞爾維亞烏日策幼兒園,被當地政府命名為“怡海-王媽媽”幼兒園;就在不久前,怡海集團促成中國哈爾濱與塞爾維亞烏日策締結“國際友好城市”,開啟了雙方常態化、機制化交流先河……
“未來,我們將繼續積極保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文化、教育交流,堅持在這條路上講好中國故事。”王琳達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