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中國價值
 

改革開放40週年之2006:農民減負 農業稅告別歷史(   / )

發佈時間:2018-12-18 09:34:1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中國發佈  |  責任編輯:趙曉雯
分享到:

【編者按】

1978年-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走過40年光輝歷程。

40年來,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解放思想,篳路藍縷,櫛風沐雨,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大力發展經濟。

如今,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各領域取得長足發展和巨大進步。

值此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本網將用珍貴的圖片帶您重溫改革開放40年點滴,感受中國40年變遷。

今天,請隨我們一同走進2006年……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在青海省格爾木市南域唐古拉山鎮沱沱河大橋橋頭,當地群眾歡迎從格爾木出發的“青1”次列車。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氣候最惡劣的高原鐵路。

圖片來源:人民畫報社中國專題圖庫

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農業稅條例》,意味著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農業稅正式走入歷史。圖為2005年,湖南省邵陽縣下花橋鎮徐家村農民劉少成夫婦喜上眉梢,伴隨他們走過數十個春秋的“農民負擔監督卡”,終於要與其告別。

圖片來源:人民畫報社中國專題圖庫

2006年5月20日14時,三峽大壩最後一倉混凝土澆築完畢,全線達到185米的三峽大壩盡顯雄姿。

2006年8月25日,中央芭蕾舞團的演員在排演古典芭蕾舞《吉賽爾》。

上世紀五十年代起,中國開始培養本土芭蕾舞人才。1958年,第一部中國版《天鵝湖》上演。此後,陸續推出《紅色娘子軍》《白毛女》等中國原創芭蕾舞。

劉陽 攝 圖片來源:中國攝影家協會

2006年5月,廣東省珠海市,每天清晨,數百位挑著各色鮮花擔子的花農齊聚碼頭,拱北海關關員依規章快速核定後,船隻即刻通關起航,駛向澳門特別行政區,直銷鮮花。

鄧維 攝 圖片來源:《百名攝影師聚焦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畫冊

留守兒童伴隨我國城鎮化進程出現。圖為:2006年夏天,浙江杭州,10歲的傅香君要與父母分別,忍不住哭了。香君的父母在杭州打工,她在重慶老家上學,只有假期可以和父母短暫團聚。

傅擁軍 攝 圖片來源:中國攝影家協會

為緩解我國副食品供應偏緊的矛盾,農業部于1988年提出建設“菜籃子工程”。 1999年以來,進入菜籃子快速發展階段,提高農産品安全性。2006年,眾多顧客在超市選購蔬菜,清潔和穩定的品質是超市食品吸引顧客的重要因素。

紹先 攝 圖片來源:人民畫報社中國專題圖庫

2006年5月16日,在山西省偏關縣寺溝村,一戶人家在夯土建造的長城墩台下犁地、撒種。寺溝村主要種馬鈴薯和雜糧,每人平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年輕人多數外出打工,婦女和年長的男人成了主要勞動力。

趙青 攝 圖片來源:中國攝影家協會

2006年大事記:

1月1日,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中國歷史性廢除農業稅。這意味著有2000多年曆史的農業稅從此告別歷史舞臺。

1月12日,中國政府首次正式發表《中國對非洲政策文件》。文件闡述了中國對非洲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並提出,中國政府致力於建立和發展中非間政治上平等互信、經濟上合作共贏、文化上交流互鑒的新型戰略夥伴關係。

截止2006年2月底,中國外匯儲備總額額達到8751億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匯儲備),首次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4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意見要求把中部地區建設成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産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技術産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使中部地區在發揮承東啟西和産業發展優勢中崛起。

5月20日,三峽大壩全線建成。

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正式通車。青藏鐵路的全線貫通,對改變青藏高原貧困落後面貌,增進各民族團結進步和共同繁榮,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9月1日至2日,全國農村綜合改革工作會議舉行。10月8日,國務院發出《關於做好農村綜合改革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10月8日至11日,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命題和戰略任務。(文字整理:盧小凡 圖片整理:馬曠)

本文圖片均為授權發佈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特別鳴謝:中國攝影家協會、人民畫報社中國專題圖庫、《百名攝影師聚焦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畫冊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