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基層行·鄉鎮篇】

1200多年前,唐代大文豪韓愈宦遊這裡,留下了“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的詩句;800多年前,宋代理學宗師朱熹途經這裡,發出了“我行宜春野,四顧多奇山”的讚嘆。

這裡,是江西省宜春市。從宜春城區沿西南方向驅車約15公里,便來到融山、石、林、泉、瀑、湖、竹海為一體,集雄、奇、幽、險、秀于一身的明月山。明月山下,有一座以“溫湯”命名的小鎮。多年來,溫湯鎮堅持生態保護,走出一條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路子,先後被授予“全國文明鄉鎮”“全國美麗宜居百強小鎮”“中國最佳旅遊休閒目的地”“全國首批特色小鎮”“國家衛生鎮”等榮譽稱號。

傍晚的溫湯鎮,中心廣場燈光璀璨,成群的人或打著太極拳,或跳著廣場舞,更有不少人拎著水桶從溫湯古井中打上溫泉後露天泡腳。溫湯鎮得名于溫泉,獲益於溫泉,這裡溫泉日流量達10000多噸,一年四季不絕,平均水溫常年保持在68℃-72℃,富含硒、偏硅酸等20多種礦物質元素,屬國內外罕見富硒溫泉。

溫湯鎮上有許多因溫泉而到此定居的外地人。2017年1月,上海的朱吉英退休後來到溫湯購房定居,並成為居民們自發組織的具有公益性質的老年大學管理人員。她説:“現在我已經是溫湯人了,希望能為建設一個更加完美的溫湯盡一份力。”像朱吉英這樣從外地前來定居養老的新溫湯居民有18000多人,大多來自江浙滬,他們見證也助力了溫湯鎮的發展繁榮。

然而在多年前,溫湯鎮只是個“藏在深山人不知”的偏遠山鄉。易祖恩是地道的老溫湯人,他1979年參加工作,2016年退休。易祖恩介紹,20世紀70年代,溫湯山民們家裏都很窮,從1984年到1990年,農民生活有了提高,解決了溫飽問題,2005年,明月山管委會成立後發展加快,從之前的幾十棟爛瓦房發展到現在的秀美小城鎮。

溫湯鎮的發展繁榮,既在於擁有獨特的資源稟賦,更在於這裡的幹部群眾對資源的有效保護、善加利用。宜春愛惜溫湯溫泉,建立溫湯溫泉水供應總量控制和用水指標動態管理機制,出臺《明月山風景區古井溫泉水使用管理規定》《明月山風景區溫泉水資源保護方案》,採取溫泉供水總量控制、限額配水、有償用水等措施,杜絕隨意取水用水的浪費現象。對經營性用水企業用水指標實行動態管理,督促用水企業加強精細化、科學化管理,避免粗放經營和浪費。“我們像愛護眼睛一樣,保護溫湯古井和溫泉水水源地。”宜春市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黨工委委員袁成宇説。

依託富硒溫泉、富硒土壤資源,溫湯鎮著力打造“富硒+大健康”“富硒+旅遊”的雙産業發展體系。“近年來,我們在規劃建設管理、豐富産業形態、創建宜居環境、深耕文化內涵、完善基礎設施、服務平臺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7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017年,實現財政收入1.7億元,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2.98萬元。”鎮黨委書記楊文剛説,溫湯鎮的做法一是培植富硒溫泉産業,逐步形成“浴、飲、療、食、美容”全方位的硒泉康養産業鏈;二是培植富硒有機農業,採取“公司+農戶+基地”發展模式,開發富硒大米、富硒菊花、富硒石斛、富硒鹽皮蛋、富硒果蔬、富硒大閘蟹等有機農業産品,形成集農業生産、休閒觀光、旅遊開發為一體的富硒農業産業鏈;三是培植旅遊服務業,逐步形成以富硒溫泉旅遊為核心,以旅遊與農業、鄉村、健康、科技、教育等有機結合的旅遊産業發展模式。全鎮旅遊接待床位達10000張,可同時容納10000人用餐,足以滿足遊客的不同層次需求。

“我們將以特色産業和環境資源為基礎,以堅定的政府政策及投融資支援為依託,以産城人文一體化綜合開發為手段,以旅遊為引擎與目標歸宿,以産業鏈開發為盈利核心,進一步提升明月山國家5A級景區品質,將溫湯打造成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溫泉旅遊名鎮、世界一流溫泉健康名鎮和全國特色小鎮的樣板。”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黨工委書記雷恩奇説。

   (本報記者 胡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