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校“00後”:讓英雄之氣貫注青春之我

在單兵戰術基礎訓練中,“00後”新學員冉江鄂忍著胳膊肘剛剛結痂又被磨破的鑽心疼痛,拼盡全力匍匐向前。李璐攝

夕陽西下,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器械場上,一群年輕的“00後”新學員正在進行單槓練習。

“20、21、22……”耳畔傳來一陣響亮的數數聲,學員們正在進行引體向上比賽。原本這只是一次尋常的器械訓練,由於其中一個班的學員練得“太嗨”,相鄰一個班不甘示弱,兩個班由此較上了勁。雙方約定,戰士學員和青年學員各派一名代表,進行捉對比拼,訓練場一下子沸騰了。

一股股不服輸、嗷嗷叫、敢比拼的勁頭,化作軍人特有的血性虎氣,成為“00後”新學員敢於挑戰、敢於衝鋒的精神支撐。

看到學員寄回的照片,家人寫了一封意味深長的來信

“丟掉幻想、準備打仗”“從這裡走向戰場”“磨礪青春洗嬌氣、嚴訓苦練比士氣”……報到第一天,曾有“學霸”之稱、超出高考重點院校分數線150多分的楊錦全,看到學院主幹道上的燈箱和宿舍樓前懸挂的標語,心靈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和震撼。

“都説上軍校就捧上了‘鐵飯碗’。然而,當我走進校園,仰望那高聳雲天的防空導彈,凝視那傲然挺立的火箭炮,我似乎懂得了軍人的使命和責任。”楊錦全説。

與楊錦全有著類似想法的“00後”新學員不在少數。開學不久,該學院一份關於新學員的思想調查報告顯示,青年學員中超出重點線50分以上的高達30%,戰士學員中7成以上是大學生入伍後考入軍校的;學員入學入伍動機五花八門,半數以上是因為嚮往軍營,也有的是因為畢業分配不用愁,有的表示為了減輕家庭負擔,還有的説是滿足家長意願……

座談會上,該學院領導説:新學員有點五彩斑斕的想法,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關鍵是要純潔他們的從軍初心,把打仗意識刻到骨子裏。

“軍人生來為打仗。打仗靠什麼?靠的就是那麼一股子氣……”

“敢於直面強敵,是軍人的戰鬥品質;敢於衝鋒陷陣,是軍人的戰鬥姿態……”

開學第二周的黨團活動日,一批肩扛將校軍銜的特約嘉賓走進各個新學員班,和學員們親切地拉起了家常——這是學院專門為各新學員班配備的成長導師。

初心提純擦亮,激情源源不斷地迸發出來。入學初,學員陳海濤軍事體育基礎薄弱,感到非常吃力,一度存在畏難情緒。擔任成長導師的兵器工程教研室副教授孫吉紅,圍繞“軍校學員需要什麼樣的精氣神”,讓大家暢所欲言。陳海濤把自己的糾結一股腦倒了出來,問號在輕鬆愉悅的交流中被慢慢拉直。新訓結束,他以6個單項優秀的成績,順利通過了入學入伍訓練驗收考核。

家人看到他寄回的照片,寫了一封意味深長的來信:“皮膚雖然曬得黝黑,但拳頭是緊握的、眼神是堅毅的、胸膛是挺拔的,身上多了一種軍人的味道……”

看到一個個倔強的背影,教練班長日記本上寫下的全是勵志的句子

拿到野外拉練計劃的那一刻,“00後”新學員李鴻飛倒吸了一口涼氣:摩托化行軍至陌生地域,8天完成數百公里負重行軍,期間還要穿插完成9個戰術課目、9個政工課目演練。

“不是説拉練就是走路練腳板嗎?怎麼還有這麼多戰術情況?”想到即將面對硝煙瀰漫的戰場環境,李鴻飛心裏有點忐忑。

“戰鬥精神必須在戰鬥中錘鍊,只有走進戰火,才能鑄就鋼鐵脊梁。”二大隊政委耿濤的一番戰鬥動員,讓李鴻飛攥緊了拳頭:“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前方發現疑似染毒地帶,所有人員佩戴防毒面具,快速通過染毒地帶!”正當隊伍在山間小道行進時,指揮員忽然發出指令。李鴻飛迅速戴上防毒面具,一路狂奔,穿過了染毒地帶。

摘下防毒面具,滿頭大汗的李鴻飛還沒來得及喘口氣,一陣陣密集的槍聲又驟然響起,他迅速就地臥倒。

“注意,前方有不明武裝人員襲擾,尖刀班利用有利地形,擊潰來犯之敵!”李鴻飛隨同幾名戰友迅速匍匐前進至“敵”後方,全然不顧崎嶇不平的路面磨破了胳膊和膝蓋。

硝煙散盡,看著疲憊不堪的學員,教員沒有絲毫“手軟”,戰術情況再次出現:經過連續戰鬥,尖刀班2人“受傷”,1人“犧牲”,戰鬥士氣受挫,請指揮員臨機處置。

突如其來的戰場動員,讓李鴻飛有點發蒙。他調整一下情緒,高聲説:“保家衛國是軍人最高的職責,只要手握鋼槍,哪怕流盡最後一滴血,也要血戰到底。”説完,李鴻飛感到熱血奔涌。

戰場救護、夜間急行軍、防敵臨空偵查……一個課目接著一個課目,戰鬥打了一場又一場,許多學員眼睛裏佈滿血絲,泥水汗水沾滿了迷彩服。

“還能不能堅持?”

“能!”

最後一天,5公里武裝奔襲路上,負責人員收攏的教練班長呂遠東看到新學員李泓逸兩腿發軟,沉重的背囊幾乎將腰壓成了弧形,好心勸他到收容車上休息。李泓逸用盡力氣幾乎是吼著朝他喊:“別管我,我一定能跑到終點!”

“誰説他們不能吃苦?誰説他們意志不強?只要因勢利導,年輕的血管裏,同樣可以生長出衝鋒的血性因子!”看著一個個倔強的背影,呂遠東在日記本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聽著英雄的故事,新學員們寫的思想彙報多了一些新的感悟

該學院85屆學員黃喜良,畢業時堅決申請到雲南前線。在一次戰鬥中,他和一名戰士在12分鐘內搬運了一噸多重的炮彈,不幸中彈犧牲,時年23歲。

在抗美援越戰爭中,教員周啟國的左臂和右眼球被炸掉,仍然堅持重返陣地繼續戰鬥,被譽為“紅心骨頭硬的人”……

走進歷史的天空,駐足在英模事跡的展板前,聆聽講解員的介紹,學員們的思緒仿佛被拉到了戰火紛飛的戰場。

撫摸著左胳膊肘上的傷疤,學員劉宇星羞愧得滿臉通紅。參加低姿匍匐訓練時,由於沒有掌握好技巧,胳膊肘被磨得掉皮流血,疼得他一見鐵絲網就犯怵。

走出院史館,劉宇星一路沉默不語。一旁的教練班長張彪看到後,和他閒聊起來:“有一年,學院組織我們參加抗洪搶險,幾天幾夜沒合眼,有的戰友累得躺在泥坑裏就睡著了……”

在新老學員交流會上,老學員孫樂嵩講述了自己參加陸軍“百連萬人”新條令比武活動的難忘經歷:在參加5公里武裝越野時,由於身體忽然不適,孫樂嵩咬牙跑到終點時,“撲通”一聲摔倒在地,醒來後的第一句話就問“我達到良好沒有?”

“同樣是豆蔻年華,他們為什麼就能成為鐵血戰士?”想著身邊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劉宇星的心裏泛起了絲絲漣漪。入夜,躺在床上,咀嚼英雄的故事,劉宇星把所有的消極情緒拋到了腦後。

由於劉宇星的體能基礎薄弱,他採取最笨的辦法:別人吊杠練習1分鐘,他就吊2分鐘,手被磨破了,簡單包紮後繼續吊杠;別人戰術匍匐1次,他就來回爬3次,胳膊浸出了血也不放棄;別人據槍練習擊發5次,他就反覆練習10次……

“真正的熱血男兒,必定感恩軍營的鍛鍊成長……”夜晚,劉宇星一邊哼著軍歌,一邊寫著思想彙報:“要想能打仗,哪能不掉幾塊肉?要想打勝仗,哪能不脫幾層皮?只要咬緊牙關、敢於戰鬥,我們也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