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馬克龍的“歐洲軍”設想能走多遠

時間:2018-11-15 19:49      來源:新華網      作者:韓冰 應強

新華社巴黎11月14日電 新聞分析:馬克龍的“歐洲軍”設想能走多遠

新華社記者 韓冰 應強

法國總統馬克龍日前公開表示,應建立一支“真正的歐洲軍隊”來保護歐洲。話音剛落,便引起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滿。特朗普13日在社交媒體上多次發文抨擊馬克龍這一表態。

馬克龍設想的“歐洲軍”是在北約框架之外進行建設的,是探索歐洲防務獨立的一條新路徑,能走多遠值得關注。

設想由來已久

去年9月26日,馬克龍在巴黎索邦大學發表演講闡明自己重塑歐盟的具體主張時,就推動歐洲防務獨立與合作提出了一個新設想——“歐洲干預倡議”。

根據馬克龍設想,參與這一倡議的歐洲國家應在2020年左右建立一支“共同干預軍隊”並設立共同防務預算。這就是他日前所説的“真正的歐洲軍隊”。

一年多來,“歐洲干預倡議”步步推進。今年6月25日,法國、德國、比利時、英國、丹麥、荷蘭、愛沙尼亞、西班牙和葡萄牙9個歐洲國家在盧森堡簽署“歐洲干預倡議”意向書。11月7日,“歐洲干預倡議”簽署國在巴黎召開該倡議框架下的首次部長級工作會議,確定了2018-2019年度軍事合作主要方針。此次會議上,芬蘭也簽署了倡議,使得倡議簽署國達到10個國家。

德國此前對建立“真正的歐洲軍隊”一度態度消極,最近也改變了立場。德國總理默克爾今年5月曾公開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德國不會參與建設一支“歐洲軍”。但本月13日在位於法國斯特拉斯堡的歐洲議會總部發表演講時,默克爾表示,支援建立一支真正的歐洲軍隊。

應對安全困境

馬克龍之所以要建設“歐洲軍”,與法國及歐盟目前面臨的安全困境密不可分。

首先,美國推行“美國優先”政策,處處將美國利益放在首位,從退出伊朗核協議到威脅退出《中導條約》,“美國不再可靠”已成為歐洲多國的普遍感受。

第二,在北約框架內的歐盟防務合作步伐雖然表面上有所加快,但在歐盟一體化整體停滯背景下,實則不免流於紙面。多位歐洲防務專家指出,歐盟各國之間的防務重點區別較大,如法國支援在馬利等非洲國家建立歐盟的軍事存在,義大利將地中海地區視為地緣戰略重點,而波蘭的首要任務則是應對俄羅斯。這意味著,在北約框架內的歐盟防務合作很難完全應對現實的挑戰。在法國看來,既然如此,不如另起爐灶,開展規模更小但更加有效的軍事合作。

再者,近年來歐洲多次遭受恐怖襲擊,難民潮、自然災害、網路攻擊等問題也給歐洲安全帶來嚴峻考驗,這些因素都為歐洲國家建設新的防禦型軍事力量提供了動力。

面臨多重考驗

馬克龍“歐洲軍”的設想目前至少面臨三重考驗。

第一是美國的壓制。數十年來,主導北約的美國牢牢將歐洲的安全掌握在手中,其心態是歐洲防務應“為我所用”,絕不可“舍我而去”。儘管法國國防部一再強調,“歐洲干預倡議”是對北約的補充,並在公開資料中淡化建設軍隊的目標,突出這一倡議是為了“發展共同的戰略文化”,但脫離北約框架的“歐洲軍”已經引起美國的警惕和反彈。

第二是內部協調不易。雖然已經有10個歐洲國家簽署了關於加強政治和軍事層面合作的“歐洲干預倡議”,但建立“歐洲軍”的設想目前還處於協商和討論階段,相關國家對該問題分歧較大,彌合分歧需要一個漫長過程。

第三是存在眾多技術性問題。歐洲議會議員、法國軍事專家阿諾·當讓以軍隊的指揮模式舉例説,假如有一支歐洲軍隊,那麼對這支軍隊的使用究竟是採取德國模式還是採取法國模式?在德國,只有獲得聯邦議會批准才能派遣軍隊,法國則是由總統決定。這兩種模式截然不同,妥協的結果可能會導致“歐洲軍”最終面臨重重限制,成為無法投入戰鬥只能用於維和的軍事力量。

總之,建立馬克龍設想的“歐洲軍”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其過程必然引發複雜的國際博弈,最終結果有待時間揭曉。

分享到:
2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