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口鄉昌甫村是江西鷹潭市級貧困村,坐落在大山的山坳裏,因交通不便等原因經濟發展相對落後。
昌甫村有許多青壯年常年在外打工,沒有多餘精力照顧孩子,便把孩子留在農村家中,這些孩子絕大部分常年與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親戚生活在一起。村裏唯一的一所小學只有一到五年級,全校共102名學生,其中86人都是留守兒童。
今年10歲的劉志豪和他8歲的弟弟劉志恩,自2016年回到昌甫農村家後,一直跟爺爺劉陽勤生活在一起。劉志豪8歲以前一直跟父母在外地上學、生活,後來父母離異,家中變故,劉志豪的奶奶因癌症臥病四年後去世,四年裏為了給奶奶治病幾乎花光了家裏所有的積蓄。請不起護工,爺爺劉陽勤就沒日沒夜地在醫院照顧老伴。如今家中只留下年邁的爺爺照顧倆孫兒的生活起居。
爺爺自己身體也不好,除了兒子每個月零零碎碎打過來的生活費,自己還在家門前養了八箱子蜜蜂,靠賣蜂蜜補貼家用。
劉志豪的父親劉誠一人擔負起撫養一家老小的重擔,隻身前往福建福州打工來勉強維持家裏的生計。劉誠一年只有過年才能回去幾天,媽媽也只是偶爾回去看看他們。
作為家裏的大孩子,劉志豪常常會隱藏起自己的心事。“我跟爸爸有個約定,等我每科考上80分以上,爸爸就會給我買手機,”劉志豪説,“這樣就不用經常借老師的手機也可以跟爸爸媽媽視頻了。”劉志豪最大的希望就是爸爸媽媽能和好,一起回來過年。
2017年10月30日昌甫村“兒童快樂家園”正式開園,一向獨來獨往的劉志豪成為“兒童快樂家園”的常客之後,慢慢開始學會溝通、學會表達自己,變得越來越開朗,也因此交到了很多朋友。
劉志豪每天課餘時間喜歡跑到“兒童快樂家園”和小夥伴們畫畫、看書、做遊戲,因為對籃球的喜愛,劉志豪還經常在“兒童快樂家園”旁的籃球場和朋友們打球玩耍。
昌甫村小學老師、“兒童快樂家園”志願者汪紫夜説,和劉志豪情況相似的孩子還有很多。“這些留守兒童與父母聚少離多,統一地提供一個兒童快樂家園和志願者陪伴服務,能夠讓山裏的孩子們在課餘時間不會感到孤獨和迷茫,對於孩子們的身心成長方面有一個很好的導向作用。”汪紫夜説。
“兒童快樂家園”是全國婦聯、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于2014年面向留守兒童集中的村鎮社區推出的公益項目。目前,項目通過籌集社會愛心資金和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援,已在全國30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捐建了1042個“兒童快樂家園”,並積極動員當地誌願者,通過“兒童快樂家園”為留守兒童提供學習生活、親情關愛、安全保護、心理健康等多種關愛服務活動,近年來,隨著“兒童快樂家園”關愛服務體系的不斷健全以及留守兒童環境的不斷優化,農村留守兒童不同程度上存在的“家教缺位、親情缺失、交流缺少、監護欠缺”等社會問題得到了進一步的解決,讓農村留守兒童在陪伴和關愛中快樂健康地成長。(文/中國網實習記者 趙苗子 攝/田衛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