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香港的淵源:金庸第一部武俠小説是這樣發表的

時間:2018-10-30 21: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中新網10月30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武俠小説泰斗金庸10月30日下午在養和醫院病逝,享年94歲。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是當代武俠小説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

2007年6月28日,金庸先生在香港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中新社記者 任海霞 攝

庸創作的武俠小説膾炙人口,包括《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

金庸第一部武俠小説原來是這樣發表的:

應徵《大公報》翻譯脫穎而出

查良鏞是1947年10月進入《大公報》上海館擔任翻譯工作的。

當時,由於工作需要,《大公報》上海館決定公開招聘三名翻譯。廣告一齣,應徵者高達109人,年紀最高者60余歲,最小者23歲,資歷有大學教授、銀行職員、“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還有知名作家並附有出版作品。

《大公報》上海館在應徵者中擇其優秀者10人參加筆試,試題由當時精通英、日、俄文的《大公報》翻譯主任楊歷樵擬定,並由其閱卷和評分。當日試題是:電報一份,社論一篇,譯成中文。查良鏞僅用65分鐘就第一個交卷,隨後立即進行口試。由於查良鏞筆試、口試成績優秀,不久被《大公報》錄取,並列為錄取者榜首。

10月30日,筆名金庸的武俠小説泰斗查良鏞離世,享年94歲。金庸創作的武俠小説膾炙人口。圖為查良鏞先生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的資料圖片。中新社記者 洪少葵 攝

與香港結下不解之緣

1948年3月5日,《大公報》香港版復刊。由於缺人手,急需一名翻譯,《大公報》上海館原定派另一位翻譯前往。查良鏞清楚地記得,這位翻譯姓李,是與自己一同參加公開招聘而進入《大公報》上海館的。由於這位李姓翻譯剛剛新婚,報館徵得查良鏞意見後,暫派查良鏞前往香港館工作。沒想到,這一去就是半個多世紀,就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就是這一次工作變遷,這一個偶然的機緣,令查良鏞與香港結下了不解之緣。

事後回過頭來看,查良鏞不禁感嘆命運的神奇,他説:“就差這麼一點,可能就來不了香港,人生的命運可能就會完全不同。”

《書劍恩仇錄》因比武而誕生

1953年,兩位著名拳師太極拳掌門吳公儀與白鶴拳師父陳剋夫大師打擂比武。《新晚報》由此獲得啟發,便在副刊上試辟武俠小説連載專欄,約請能編能寫的副刊編輯陳文統、查良鏞出陣,陳文統以筆名梁羽生寫下第一部武俠小説《龍虎鬥京華》,查良鏞以筆名金庸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説《書劍恩仇錄》,結果一炮打響,《新晚報》一時間銷路倍增,梁羽生、金庸亦因此聲名大噪。

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寧的查良鏞,1948年移居香港,1950年代起創作《射雕英雄傳》、《神鵰俠侶》等多部經典武俠小説。圖為查良鏞先生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的資料圖片。中新社記者 洪少葵 攝

連載小説“三劍俠”輪流執筆

當時《大公報》編輯部主任陳凡也不禁技癢,以“百劍堂主”的筆名在《大公報》副刊上寫起了武俠小説,並於1956年10月與梁羽生、金庸在《大公報》聯合撰寫《三劍樓隨筆》專欄,他們三人又稱為“三劍俠”。

走上武俠小説創作之路

《新晚報》開香港報紙刊載新派武俠小説風氣之先,查良鏞也由此走上了新派武俠小説的創作之路。迄今為止他已寫了15部長篇小説。

查良鏞于上世紀50年代末離開《大公報》。對於他來説,1948年來香港工作、1953年開始寫作新派武俠小説,這兩次人生的重大契機,都發生在《大公報》。

分享到:
2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