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181022233041.jpg

最近兩天,最讓人揪心的新聞恐怕就屬臺鐵的意外了。

10月21日,臺鐵6432次普悠瑪從樹林往台東列車發生脫軌事故,全車旅客366人,有18人死亡、190人受傷,而這也成為臺鐵30多年以來最嚴重的事故。曾經,乘著臺鐵遊寶島,是所有旅行達人的浪漫想像。如今,且不提“逢中必反”的臺當局讓大陸民眾心寒的事實,單是安全這一條就無法讓人心安,又何談其他的詩意呢?而對於島內民眾來説,情況則更糟,他們搭乘臺鐵卻回不了家——一切都跟浪漫沒半點關係。

640.gif

事故

根據島妹在現場掌握的最新消息,今天中午現場搜救已結束,前面已經説過,全車旅客366人,有18人死亡、190人受傷。受傷乘客中有2名是大陸配偶,目前輕傷者譚女士(在臺依親居留)已經返家休息,重傷者姚女士(已取得台灣居民身份)仍在醫院搶救。除另有一名美籍旅客受傷,全車乘客均為台灣籍。

這些傷亡者中,許多人長期將6432次普悠瑪號作為出行選擇,當天正是週日,走親訪友的台灣民眾乘該車返回台東、花蓮等縣市,卻不幸遭遇意外。有人每個月都搭乘這班車,當天沒買到全程票,半途換車才逃過一劫。罹難者中,有死亡8人的家族,還有台灣卑南初中的2名教師和3名學生。只是出了個門,卻再也回不了家了。

受此事故影響,台灣鐵路東幹線雙向停運,截至昨晚24時,事故共影響64列次,旅客19650人。儘管經台灣鐵路管理局連夜搶修,今早5時12分,臺鐵西線搶通,恢復了單線雙向通車。但上萬名民眾被耽擱在路上,趕著週一回去上班的他們,只能選擇高價打車、包下大巴、甚至打飛的。

網上可見的10秒失事列車監控中,共有8節車廂的列車,在轉彎時發生其中4節翻覆,鐵軌彎成U型,車廂翻成W形,現場傷亡慘烈可想而知。

這起事故不僅是普悠瑪上路後最慘重的意外,也是臺鐵30多年來最慘重的意外。

微信圖片_20181022233203.jpg

台灣鐵路管理局主任秘書朱來順在記者會上

隱患

事故原因初步判斷是轉彎時超速,但造成超速的原因跟責任所在,尚須進一步調查。臺行政機構“1021鐵路事故行政調查小組”召集人吳澤成對外界稱,出事現場的轉彎半徑約300米,規定速率為時速75公里,但發生意外時,時速高達將近140公里。至於到底是人為還是機器的因素造成超速,則還需繼續了解。

值得注意的是,司機在出站前,曾經通報列車動力存在問題,但因為還可以行車,就沒有停駛。據現場生還旅客描述,這臺列車狀況非常多,在礁溪疑似發生故障短暫停車,行進間緊急煞車3次,電力也不穩,車廂內螢幕顯示異常,且從宜蘭站出發沒多久,車身就嚴重搖晃,之後車子越開越快,跟平時搭乘普悠瑪號感覺很不同。開到蘇澳後聽到一聲巨響,全車同時發出尖叫聲,車子就翻覆了。

據台灣鐵路管理局介紹,事故列車車齡6年,去年剛完成保養及檢修。本次行駛過程中,列車自動保護系統(ATP)疑遭關閉,或導致車速偏高帶來風險。

如果把時間軸拉得長一點,就會發現臺鐵和普悠瑪都難讓人放心。臺鐵存在老舊、系統故障等問題,據粗略統計,30多年間發生過六七起重大事故,比如1991年因系統故障,自強號撞上莒光號。因軌道問題出現列車車廂翻覆,或與砂石車相撞也曾有之。針對臺鐵基礎設施提升,台灣鐵路管理局曾在2015年推出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劃,效果並不理想。

去年10月,臺鐵431次台東開往樹林的普悠瑪號,在三民站內出軌,列車上約300名乘客當時由區間車接駁,無人傷亡,該事故是花東線普悠瑪第一次發生出軌意外,確認是路線問題。

時隔1年,普悠瑪號再次失事。

微信圖片_20181022233305.jpg

台灣鐵路管理局提供的事故現場示意圖

焦點

那麼,這列名叫普悠瑪號的列車到底什麼來歷,跟普通列車比又有什麼不同?

臺鐵最早于2006年引進傾斜式列車,命名太魯閣號。2012年再引進19列、38組TEMU2000型傾斜式列車,命名普悠瑪號,並於2013年2月起營運載客,最快時速130公里。普悠瑪號因停靠站和時速相當接近台灣高鐵,故有“高鐵二軍”之稱。

傾斜式列車最大的特色是過彎傾斜技術,列車得以提速、節省行車時間,比如台北至高雄3小時33分,相較高鐵慢2小時,但比臺鐵傳統自強號快1小時。

而臺鐵引進的普悠瑪號由日本車輛製造,相較太魯閣號傾斜角度較小,但搖晃較劇烈。其性能長期在島內引發爭議,專家質疑普悠瑪不是真正的傾斜式列車,且對軌道造成的磨耗比一般列車高出許多,相對維修保養就更顯重要。

但目前臺鐵局人力不足,新進人員都還在訓練當中,車輛維修保養、軌道檢視、駕駛工時都可能連帶發生問題。

吳澤成説,現已指示臺鐵立即全面對現有18組普悠瑪列車進行安檢,確保車輛狀況安全,加強現有鐵道防脫護軌措施,從嚴遵守行車規章,彎道處確實依速限減速。臺鐵承諾今晚將完成全面盤點,23日完成安全檢查,並依示強化相關防護措施。

臺鐵方面稱,在事故厘清前,全數普悠瑪號維持運作,但一律降速行駛。目前要求普悠瑪號、太魯閣號等傾斜式列車全面體檢,至於是否停駛,則需再作詳細評估。

微信圖片_20181022233413.jpg

癥結

事故一發生,大陸有關方面就表示了高度關切。國務院臺辦、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負責人向事故中罹難的同胞表達深切哀悼,向遇難者家屬和受傷同胞表達誠摯慰問。

如今,救災和善後還在進行,但島內的反思已經上路。有臺媒一針見血地指出,此次事故充分暴露出台灣東部居民在基礎交通建設不足情況下的可悲處境。

長期以來,整個台灣東部地區的主要公路運輸,依靠的是極不穩定的蘇花公路。但其素有“死亡公路”的惡名,僅從1997年到2008年間,就有上千人在此意外身亡。每逢天災,難免坍方和封路。今年2月花蓮地震,蘇花公路便一度受阻中斷。規劃長達20年的蘇花高速公路,也因各種原因胎死腹中。如今雖有“蘇花公路改善計劃”,卻仍無法完全解決問題。

相較公路,鐵路似乎更為安全便捷。此次事故列車普悠瑪號,自面世以來常一票難求,想要買票回家,必須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訂票。島妹曾體驗過普悠瑪號搶票,才知原來島內也有“手慢無”的緊張。大陸搶票難只在特定時點,台灣東部居民卻要經常性地面對難題,還可能買不到全程車票,需要中途轉車,費時費力。

為了緩解運力緊張,解決“回家難”,島內近年推出“北宜直鐵”(台北—宜蘭直線鐵路)計劃,進展卻異常緩慢。臺當局去年通過4200億元(新台幣,下同)的前瞻預算,僅列入北宜直鐵的“環評費用”1200萬元,推動落實更是遙遙無期。

“安全但搶票困難”的鐵路,“不安全但不用搶票”的公路,這道二選一的難題,長期擺在台灣民眾面前。如此劣解,不管如何選,都讓人不滿。而此次事故之後,鐵路運輸的安全也打上了問號,東部人“安全回家的路”,顯得更加遙遠。

微信圖片_20181022233510.jpg

追問

島內輿論質疑,臺當局常把“安全回家的路”挂在嘴邊,但幾十年過去,安全的路究竟在哪?

頗有意味的是,事故列車普悠瑪號的名字源自卑南語,原指台灣少數民族卑南人部落大首領所在地,也有集合團結的意思。但有臺媒稱,現實中經常搭乘這趟列車的台灣東部民眾,並未感受到“團結”,卻因長期出行不便而有被區別對待的失落,台灣南部也存在基建建設方面的痼疾。

那麼臺當局在做什麼,是否聽見過民眾求發展要平等的呼聲呢?

連島內民眾都看出來了,若要説團結,臺當局想到的只是“團結起來,一致對外”,這對立方,既有政黨政治下的對手國民黨,還有想像中的敵人大陸。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高舉“轉型正義”的大旗,一路追打國民黨,清剿“不當黨産”,直欲抄家滅黨,將其置於死地。對於大陸,更是想“從你的全世界繞過”,官方聯繫、經濟往來、文化淵源,恨不得切割乾淨,上下幾千年都不要有關係。

如此決絕,致使島內藍綠對立加劇,社會割裂,卻將經濟民生置於腦後,致使島內發展停滯,薪資長期低位徘徊。隔絕大陸活水,更讓島內資源愈見乾涸,從兩岸雙贏走向甘願自損。

救災工作讓眼下正如火如荼的競選造勢暫時止步,一熱一冷,像是某種隱喻。臺鐵20多年票價不漲,因為沒有長官願擔漲價之責,致使臺鐵“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能不斷降低成本,已經到了危及鐵路安全的地步。

作為選舉之島,雖每有以福利換選票,以給社會福利加碼來收買民心之舉,但跨區域交通基建老化問題,因對選票敏感度低,只要不出事,就沒人會關心。

當鐵路安全以事故的方式頻頻敲響警鐘,以傷亡的慘烈刺痛眾人的眼睛,連島內民眾最基本的生命安全都守護不好,還能説是“愛台灣”嗎?通往民眾內心的路,別説是“最後一公里”,怕連“最初一公里”都差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