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搜索達人”,丟了學習本真,警惕教育技術淺表應用

李夢的疑慮,也是不少教育專家的擔心。

“家長們擔心孩子過度依賴手機會損害視力、看到不良資訊。”這幾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經常接到學生家長的“投訴電話”,“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這些淺表層次的影響外,最重要的在於移動學習提高了學生的資訊搜索能力,卻也因答案的易得性而忽略了學生分析能力、創造能力的訓練,這些才是學習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手機等工具對教育過度甚至不當的介入,讓孩子成了“搜索達人”,卻丟失了教育最本真的意義。不少專家表示,問題的癥結並不在於技術本身,而是在於公眾對手機等新技術的淺表應用。

一項針對數百名教師的調查顯示,目前他們主要利用手機發佈學習重點、作業提醒、課程總結、考試知識點等,而對於如何將手機與傳統教學深度融合併沒有過多考慮。

“目前不少教育者對手機的應用只停留在資訊發佈、溝通等最基本功能的使用上,並沒有教會孩子如何真正運用手機等來學習。”孫宏艷認為,“用或者不用手機、手機能否進校園的爭論,本質上是移動網際網路、新技術和傳統教學理念、管理理念怎麼融合的問題。但遺憾的是,目前這種技術並沒有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發揮最大效用。”

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吳砥認為,技術融入教育將會經歷四個階段:“最初大家都是導入技術,開始一些初步建設和應用;到第二階段就是非常廣泛而深入地在教育中應用技術;在第三階段發現舊體系、舊方法已經不太適應,所以開始深度融入,形成一種沉浸式的體驗;而到最後階段時,舊體系已經無法裝下新思維,這時就會形成一種全新的體制變革。”

“我們確實還停留在比較初始的階段,甚至很多家長、老師本身比較抗拒這種融合,認為有傳統教學手段就夠了。或者説,還有很多人不知道該怎麼融合。”王烽説。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