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三年的飛速成長

鐘樂華是這家機器人製造企業裏一百多名機器人“大腦”製造者之一。與他協同工作的都是一些重點大學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在這個隊伍裏,我確實有點另類,正是這促使我不斷進步。”

在鐘樂華看來,在大專生裏,他的路走得很順。因為在大學期間成績名列前茅,大三時他作為“種子選手”被學校選拔出來,代表學校參加全國職業院校的技能比賽,平時喜歡鑽研的他,在強手如雲的自動化專業學生中脫穎而出,奪得了自動化生産線安裝與調試的一等獎。

“當時是來自全國各職業院校的100多強手同堂比拼”,他記得當時比賽的內容是現場製作一個分揀流水線,“組裝速度最快、性能最穩定、外觀最美觀的獲勝”。當時鐘樂華和另外一個學弟搭檔完成,最終拿到了這一項比賽的第一名。

也緣于在校優異的表現,畢業後,鐘樂華進入到一家有名的校企合作企業。因為表現突出,鐘樂華很快就“出師”,僅一個星期就成為公司的工程師,而當時他的其他同學都花費了幾個月時間才完成了這一過渡。

在這家企業裏,鐘樂華感覺到自己在飛速成長。參加工作的第一年,他就獨立完成了澳門隧道的自控系統。幾年時間裏,他還獨立完成了許多大型項目,為國家大型糧油生産企業糧油自動生産線進行了設計編程。

轉型成為“大腦”製造師

鐘樂華深知,只有對技術的不斷追求才能使人立於不敗之地。畢業之後的第3年,鐘樂華第一次摸到了技術的“天花板”,遇到了職業的瓶頸期,“沒有進步的生活讓人很焦慮”。2015年,一直在尋找人生突破的鐘樂華看了廣州國際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展覽會,鐘樂華覺得人生找到了新方向,“機器人製造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我要做這個”。

心意確定後,恰逢他現在所在的企業大力擴張,急需人手。鐘樂華抓住時機,憑藉3年的經驗和成績,他很快轉型為工業機器人的“大腦”製造師。

“看起來都是編程,實際上有很多不同”,鐘樂華談到,比如,要開發一個具備新功能的機器人,需要對機器人所應用的行業有全面的了解,而且在整個過程中,有些技術問題只能靠自己鑽研琢磨,“沒有人會給你提供現成的答案”。

有時,遇到新行業新技術的新要求,為了準確掌握所需産品資訊,他還要參加一段時間的培訓。在明確用戶需求後,鐘樂華就正式著手造機器人“大腦”,開始設計編程。鐘樂華習慣在筆電上畫草圖計算,然後在電腦上進行編程。比如,在給現在所做的機器人做編程設計時,鐘樂華花費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幾乎每天都在加班”。

“編程結束後,工作才完成了一半。”鐘樂華説,他還要將“大腦”安裝到樣機上進行倣真調試。“調試則需要使用控制器,裏面涉及很多參數,有時遇到不懂的,還需要去找控制器的生産廠家尋求技術支援。”最後,也就是鐘樂華現在在做的,在機器人生産車間進行多次反覆調試,看機器人是否能按照既定軌跡要求行走,能否達到預設技術規定。

鐘樂華説:“這樣還不算結束。”産品順利出産後,他還要到産品使用企業去進行現場調試,有時候還要對使用的技術人員進行上崗培訓。

技術追求無止境

看似煩瑣複雜的工序,鐘樂華卻幹得起勁。鐘樂華“玩”的就是技術。在他看來,開發出一款新産品,“技術和品質過關已經是基本要求,如何能使用一些新方法,去節省成本,才是技術‘大牛’。”在這件事上鐘樂華也有得意之作。

曾經有一次在給機器人調試時,控制器與觸摸屏已經進行了通信傳輸,還需要在同一台控制器上同時連接多臺觸摸屏,結果鐘樂華發現控制器上唯一的通信口已被佔用。這時候無論是在時間還是資金上都耽擱不起。“後來我發現了一種方法,把觸摸屏當做中央數據庫進行轉机,再把數據發出來。”他頗有些自豪地説,“這個方法,是我想出來的,其他同事之前都沒用過。”

還有一次,要研發一款10台聯組的機器人,需要對每台的數據進行採集,這就需要PLC控制器。當時市面上的一款PLC控制器只能同時採集8台機器的資訊。“如果要同時採集10台機器的數據,那麼就需要買兩部PLC控制器”。鐘樂華算了一筆賬。不過他很快在實踐中發現,只要進行一點小小的技術處理,就能用一台PLC控制器同時採集10台機器的數據。“這樣就少買了一台PLC控制器,大概省了2000元的成本”,這些技術上的小用心,不僅節約了成本,也讓鐘樂華的技術越來越精湛。

對話:時常為自己的工作而驕傲

廣州日報: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突破,你對自己技術上的要求是怎樣的?

鐘樂華:編程是一門相對來説比較新的技術應用,對我來説,希望能做到的是,讓人們使用我們的産品時更簡單、更容易,對操作者所需的學習能力要求越低,説明我所做的設計越好。

廣州日報:會不會有一些技術焦慮?

鐘樂華:隨著技術的更新越來越快,技術人員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做技術的人,心理承受能力要強一點。因為很多客戶可能對技術不是太了解,會認為某些功能很容易實現。而對於研發人員來説,這實際上是一個很複雜、要求很高的設計。我們可能花了大量的時間去研發設計,最後達不到所需的要求。遇到這種情況,會有挫敗感。

廣州日報:如何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

鐘樂華:我的方法主要是項目驅動。每個項目都有新的技術點。每次遇到新的問題,我就會去找很多資料來研究。這也不像傳統工藝,可以有老師傅帶徒弟式地教授,很多時候需要自學,一邊研發一邊學習。

廣州日報:會因為自己的工作而驕傲嗎?

鐘樂華:時常會有這種感覺。比如我現在主要做的衝壓行業,其實是一道比較危險的生産工序,以前常常會有人不小心切斷了手腳,搬運物品也比較費勁,機器人上線後,可以把人解放出來。我的老家在陽江,但現在很多工廠的自動化程度還不高,希望以後有機會為家鄉引進這些技術,為家鄉做貢獻。

文、圖/廣報全媒體記者杜安娜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