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爺爺奶奶和安康家園園長胡源忠的眼裏,小恒都是個愛笑、聽話的女孩。
小恒的名字是父親取的。十年前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奪去了小恒父母的生命。當時不滿8歲的小恒,被接到安康家園,在山東日照的安康家園生活了一年後,和其他671名震後孤困孩子一起,回到了成都雙流的安康家園。
安康家園由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和日照鋼鐵集團共同發起設立。項目自2008年5月誕生以來,歷經北京、日照的安康家園和成都雙流的安康家園兩個階段,已走過10年曆程,第一時間轉移安置712名孤困兒童,其中有一部分後來又陸陸續續找到了父母,最終接收救助672名。
目前,仍在安康家園生活學習的孩子還有48人。其中,小恒和其他19名孩子在棠湖中學讀高中。
小恒的老家在四川綿陽安州區高川鄉泉水村,離安州區城區有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家裏有73歲的爺爺和71歲的奶奶,還有一個小她7歲的弟弟。
爺爺奶奶説,小恒一直是個聽話懂事的孩子。“她回來就做作業,然後幫家裏做飯、洗衣服。力所能及的家務,她都去幹。”
小恒高三學業重,回安康家園和爺爺奶奶家的時間比過去少了很多。每年寒暑假,她都會回家看望爺爺奶奶。
身在學校的小恒也時常記挂著兩位老人,最擔心他們的身體健康。平日裏,爺爺奶奶有個頭疼腦熱,小恒都會上網查資料,提醒他們飲食上需要注意些什麼。寒暑假在家時,小恒經常給爺爺奶奶按摩雙腿。
説到弟弟,小恒的口氣儼然像半個家長:“爺爺奶奶還是比較寵他。他現在還不太懂事,比較貪玩,得多加管教。”
對於生活了10年的安康家園,小恒説:“這裡就像是第二個家。”家有“嚴父”,也有“慈母”。
對於園長胡源忠,小恒用“嚴肅、幽默”來形容這位“爸爸”。曾有過多年軍旅生涯的胡源忠,平日在安康家園裏以管教嚴格著稱。“但是在私下裏,我們可以很親近地和他開玩笑。”
慈母這一角色,就由家園裏的“安康媽媽”來完成。因為工作調動的原因,有好幾位“安康媽媽”照顧過小恒。在她的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肖媽媽。
那時小恒還在上小學。“寒暑假時,肖媽媽會把我們帶到自己家裏去住。她有一個兒子,我們都喊他哥哥,大家總在一起玩。”如今,肖媽媽已經退休。
讓小恒最難忘的,是過生日時,“安康媽媽”們會買來蛋糕一起慶祝。“在我過生日的時候,同學會為我送上一句句溫暖的祝福;在我生病的時候,阿姨會無微不至地照顧我。”
小恒現在讀高三,即將迎來高考。面對這場人生大考,她説自己壓力很大,希望能考到綿陽本地的大學。“因為離家近,有歸屬感。不過能夠考出去,當然更好。”
小恒曾經的理想是當醫生,“可能是受到從前經歷的影響”。但她現在覺得,文科生當醫生不太現實。“我覺得學傳媒不錯。”
爺爺對小恒學什麼專業並沒有特別的要求,讓她自己自由選擇,只是希望她未來工作後能夠回報社會。
胡源忠則希望小恒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他對小恒説:“不要給自己那麼大壓力。不管學什麼,我覺得你應該考出去。回家機會有的是,但出去的機會可就不一定了。尤其弟弟長大後,你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更不能説走就能走。”
胡源忠説:“咱們的孩子從家園出去以後,更多的是獨自面對。其他孩子出門摔跟頭,家裏還是有父母在做後盾。我常跟孩子們説,你們有這麼多兄弟姐妹,這麼好的‘安康媽媽’,還有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和日照鋼鐵集團,這是你們的溫暖港灣。”
雙流安康家園已先後有624名孩子高中畢業,或步入大學,或通過就業自食其力。其中,282人考上大學,342人職高畢業後就業或參軍。(文/陳維松 攝/雷聲 陳維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