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就業 路廣且寬(傾聽·聚焦基層就業)

核心閱讀

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820萬人,就業創業工作備受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鼓勵引導人才向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基層一線流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主動選擇到城鄉基層就業創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點亮夢想。

又到一年畢業季。也是一年就業季。

日前,教育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先後就做好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印發通知,要求拓寬畢業生基層就業渠道,引導大學生到基層就業。

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隨著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的深入實施,隨著“三支一扶”計劃等服務項目的統籌推進,基層就業主陣地進一步鞏固,高校畢業生到省會以下城市就業比例由2013屆的63%上升到2017屆的74%,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到城鄉基層、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就業創業,讓青春在最廣袤的基層大地閃光。

個人選擇——

鄉村振興需要年輕力量,也讓基層就業大有可為

“選擇基層,並不是把它當成一個跳板,而是抱著紮根基層的信心和決心,帶著建設新農村的理想和信念,到基層磨礪、成長,為基層貢獻新生力量。”説這番話的,是大連市金州新區董家溝街道辦事處的于莎莎,一名經過層層選拔、考核,最終如願成為大學生村官的東北大學畢業生。

在大連市一個總面積6.3平方公里、擁有1526人口的小漁村裏,于莎莎逐步完成了從學校到農村基層、從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工作者的雙重轉變,並在這個過程中更加堅定了基層就業的信念。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年輕力量,也讓回到基層就業的我們感到大有可為。”在於莎莎看來,一個人只有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成長、發展。既然選擇了深入基層的道路,就應該不怕困難、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在服務基層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理想追求。

和于莎莎做出相同人生選擇的還有清華大學法學院的幾十位畢業生。近幾年,清華大學法學院都會在畢業典禮上作一個特別的安排:幾十位放棄都市繁華、選擇到艱苦基層就業的學生,在大禮堂內辟出的獨立區域就座,並在典禮上接受來自全體師生的敬意。

“這些同學有理由接受所有人的敬意,因為他們本可以去律所、國企、事業單位,拿優厚的待遇、過安逸的生活,卻選擇將自己的雙腳紮根于泥土,選擇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係在一起、融為一體。這些年輕人的選擇背後,折射出的何嘗不是一種教育的成功與大學精神的成功。”採訪中,有老師這樣評價,“今天,高校已經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相較于招到幾個‘狀元’或者高分考生,畢業生的選擇與追求更能體現教育的價值,培養學生不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成為心有家國情懷、心有大我的人才,才是高校應該追求和堅守的。”

學校扶持——

為畢業生紮根基層拓寬渠道,“扶開工、送一程”

王佳明,出生於四川北川一個偏遠的小山村。2008年汶川地震中,他帶領其他幾名同學共同救出班上的20多名師生,被評選為“全國抗震救災英雄少年”。作為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的碩士畢業生,他並沒有因為身上的光環選擇留在一線城市從事光鮮亮麗的工作,而是毅然選擇回到家鄉基層,做一名普通的選調生。談及這樣的人生選擇,王佳明説:“之前有師兄師姐到西藏做村官,他們克服高海拔、語言障礙和遠離親人等困難,積極融入、改善當地群眾的生活,讓我受到很大激勵。我希望自己也能像前輩一樣,在廣袤的基層,幫助周圍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好。”

目前,很多高校把引導學生到基層建功立業納入年度工作計劃,構建多方聯動的引導鼓勵長效機制。

“南開大學一方面邀請在基層工作的優秀代表舉辦主題報告會、校友分享會,分享基層工作的機遇和挑戰,為學生答疑釋惑,切實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同時,開展了以基層挂職鍛鍊為主的‘立公計劃’,選派師生團隊分赴廣西、四川、西藏等地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基層挂職鍛鍊,不斷推進實踐育人體系建設。”南開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胡軍介紹,南開大學2017年到基層就業人數已同比增長124%。

此外,為學生到基層就業提供平臺和保障也至關重要。記者了解到,迄今,全國已有多所高校建立了就業資訊化平臺,全面準確掌握學生志願到西部基層工作的就業意向,及時、精準地推送相關招聘和指導資訊。同時,各高校通過加大培訓指導和幫扶力度,為有意向到基層就業的學生舉辦政策解析、職業能力提升、經驗分享等活動,併為學生開展個體職業生涯諮詢,逐一制定個性化的幫扶方案,全程助力學生職業發展。此外,為拓寬基層就業渠道,有的學校主動與地方建立長期聯繫,開展定向選調生招錄合作,更有針對性地推薦畢業生。

“就業是最大民生。堅持國家戰略導向,服務社會發展需求,大力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觀、成才觀,引導更多優秀學子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點亮夢想、綻放青春,譜寫新時代青年學生砥礪成長的新篇章,是新時代高校的使命。”有高校負責人這樣表示。

國家引導——

健全完善保障措施,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

北京大學首屆全科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姚彌,畢業後選擇留在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為一名社區全科醫生。截至目前,姚彌所在的全科醫生團隊簽訂家庭醫生服務協議的患者有1984人。他説:“很多患者問我以後會去哪兒。我説,只要你們相信我,我會一直待在這裡。”

清華大學2011屆新聞學院碩士畢業生曾維康,畢業後紮根廣西基層,學會了唱山歌,説當地話、吃當地菜、喝當地酒、過當地節,實現了“從外地人到本地人,從青年學生到基層幹部,從理想者到實幹者”的轉變。

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翻譯係畢業生謝雨杉,在康橋大學教育學院深造後加入黑土麥田公益,和隊友一起服務於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雅酉鎮捫岱村,致力於鄉村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幫助農民創業致富,做“造血式”扶貧。

……

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紮根基層就業,在高校中,投身基層、服務基層日益成為新時代高校學子的就業新風尚。而這,與國家近年來的大力引導息息相關。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政策文件。2016年,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意見》,重點提出了“多渠道開發基層崗位”“健全保障措施”“實施基層項目”“暢通流動渠道”等政策措施。2017年,國務院印發《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實施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小微企業就業,落實學費補償、助學貸款代償、資金補貼等政策,建立高校畢業生‘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流得動’的長效機制。”為落實中央政策精神,教育部印發了《關於貫徹落實中央文件精神 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完善和落實政策保障措施”“大力拓寬基層就業渠道”“加強思想教育和宣傳引導”等政策措施。以上文件的出臺,為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推動各地各高校開展相關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據。

去年年底,在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路視頻會議上,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林蕙青就強調,首要的就是要唱響基層就業“主旋律”,積極引導畢業生到基層一線就業創業。

未來,為進一步引導大學生去基層工作,許多高校負責人談道:一方面,要讓教育引導“更入心”,唱響基層就業“主旋律”,各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就業觀,鼓勵畢業生勇於到基層一線和艱苦地方去建功立業;一方面,要讓崗位渠道“更暢通”,高校可開拓更多基層就業崗位,引導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同時要做到落實保障“更有力”,積極落實應屆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縣以走訪基層就業學費補償貸款代償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