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説出了正月,按民俗老禮兒就能理髮了,可很多市民還是講究在“二月二,龍抬頭”這天理髮,討個好的彩頭。昨天,京城各大理髮館生意火爆,位於王府井大街上的北京老字號“四聯”美發店更是顧客盈門(上圖),甚至清晨5點多就開始有附近居民在此排隊等候,早晨6點10分,第一位顧客就已經理髮完畢。這家老店已經把“剃龍頭、剃喜頭”這一傳統民俗堅持了幾十年,很多老顧客也和理髮師傅成為朋友,對他們來説,來到四聯美發店,既是理髮,更是朋友間的敘舊。

 

  顧客5點多排隊理髮

昨天是農曆二月初二,也是民間俗稱的“龍抬頭“。當日上午,位於北京王府井的四聯美發店火爆異常,爭相前來理髮的市民絡繹不絕,最早的顧客5點多鐘已經開始排隊。四聯美發店的工作人員告訴北京晨報記者,為了服務顧客,他們今天比平常提早開門了倆小時。“説是7點開始,但是男賓部的理髮師傅們5點多就自發到崗了,早晨6點10分,第一位顧客就已經理髮完畢了。那個時候,他身旁就已經有8位顧客在排隊等待”。

小夥專程體驗老手藝

昨天上午11點半,四聯美發店二樓的男賓部,大廳裏更是坐滿了等候理髮的顧客,隊伍排到了樓梯口,很多人因為沒有座位,只得站立在大廳內等待。一位年輕男士剛上樓就直奔收銀處拿號排隊,卻被告知已經有100多人排在他的前面。“我是來京出差的,今晚離京,專程來這裡理髮,體會一下老北京民俗。今天,我準備理髮刮臉一起都體驗一下。”這位男士表示,此行是希望找店內的耿師傅為自己服務。“我網上查了,耿師傅是現在店內資格最老的,技術上也有絕活兒,手底下功夫不得了”。

住在西城區的陳先生是和兒子、孫子一起來理髮的,他們早晨10點多到達店內,已經等候了不短的時間。陳先生告訴記者,“我從年輕那會兒就在四聯剪頭髮,我兒子也是打小在這裡剃頭,現在有了孫子,也希望能夠把這個習慣傳承下去。這既是老民俗,也算是我們家的傳統吧。”

理的不是頭髮是情懷

對很多顧客來説,這家在北京享有盛譽的中華老字號,是過往歲月的見證。

女賓部的吳女士,家住東城區,今年已經68歲了。她27歲結婚時,就是在四聯美發店燙的頭髮。“我記得可清楚了,短髮,在前額劉海處燙了一個波浪”。當時,做這樣一個時髦髮型,需要花費5元“鉅資”,這是吳女士彼時工資的八分之一。

87歲的蘇女士,是北京晨報記者昨天見到的年齡最大的顧客。老人家住大興區,每次都由孫子專門開車送自己過來美發。“我今天是來燙頭髮的,基本四個月來燙一次,找固定的師傅”。從第一次來理髮至今,60多年間,蘇女士一直是四聯忠實的顧客。

四聯多備出1500條面巾

61歲的孫師傅是目前女賓部年紀最大的理髮師,退休後被單位返聘回崗。1978年參加工作至今,她在四聯美發店整整工作了40年。“我非常享受這工作,大家來的時候可能蓬頭垢面,走時卻個個精神煥發,這讓我特別開心,也很有成就感”。

記者從四聯美發店獲悉,昨天店裏提前列印了500張排隊用編號維持秩序,男賓部理髮師們在昨天全部停休,店內專門補充的棉織品面巾比平時多1500多條,幹毛巾、小圍布各增添600條。

此外,今年的二月二,四聯美發店還專門為王府井大街的環衛職工們開設了美發專席,為一線環衛職工提供免費的理髮服務。“希望為辛苦工作的環衛工人們帶來好的精氣神兒,同時也是我們理髮師傅對社會責任的一份擔當吧” 。

北京晨報現場新聞記者 曹雁南 文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