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除夕下午及初一上午閉館

春節期間北京各大博物館、圖書館舉辦多項民俗活動,初一至初六基本正常開放

春節將至,北京市民除了逛廟會、玩冰雪,還可以去各大博物館和圖書館看展覽、體驗文化活動。記者從北京部分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場所了解到,春節期間有諸多文化活動供市民挑選,這些展覽和活動將持續整個春節。

春節假期,除了部分博物館除夕閉館,大部分場館基本正常開放,並且週一(大年初四)也不閉館。例如故宮除了在除夕、初一各閉館半天之外,初二至初六均正常開放。

故宮博物院

數字影像還原9件“國家寶藏”

石鼓、皿方罍、玉琮……昨日,大熱電視節目《國家寶藏》中選出的9件國寶集體“現身”故宮箭亭廣場進行特展。據悉,特展為期兩周,至2月25日結束,並將覆蓋整個春節假期。這也是故宮博物院今年的首場展覽。

網友投票選出特展展品

央視節目《國家寶藏》自去年歲末開播以來吸粉無數,節目中,包括故宮博物院在內的9個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分別推薦3件鎮館之寶,交予民眾甄選。節目中輪番亮相的27件鎮館之寶,一下子火了起來。

“觀眾的熱情和節目播出後轟動的效果超過了我的想像,每一件文物背後跨越千年的動人故事與傳説也激發了觀眾們走進博物館的興致,讓他們感受到了展櫃玻璃之內藏品的文化溫度,這讓我在驚訝之餘更備受感動。”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説。

最終,經過廣大網友投票並結合各界專家意見,9件國寶進入故宮博物院“《國家寶藏》特展”。

這份神秘名單也在日前終於揭曉,分別是故宮博物院藏石鼓、陜西歷史博物館藏懿德太子墓壁畫《闕樓儀仗圖》、遼寧省博物館藏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卷、湖北省博物館藏雲夢睡虎地秦簡、湖南省博物館藏皿方罍、河南博物院藏雲紋銅禁、浙江省博物館藏玉琮、上海博物館藏大克鼎和南京博物院藏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

數字影像成故宮開年展

昨日,在故宮的箭亭廣場,9件文物的數字影像亮相。

記者在特展現場看到,9座巨型LED高清液晶屏錯落放置,9件文物以數字影像的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參觀者可以通過顯示屏觀察文物的樣貌及細節。

“以前當人們想到博物館時,第一反應總是缺乏興致,冰冷、單調成為了展櫃裏文物的代名詞,很多人只是匆匆在相機裏留下幾張影像便離開,更不必説有何收穫。”在單霽翔看來,融合先進的文物保護理念和數字化技術,讓人們能夠在參觀的同時增強互動體驗,更加直觀地欣賞文物、了解文物和探知文物。

單霽翔在為特展揭幕時表示,故宮博物院有186萬餘件(套)文物藏品,如何讓面貌古老、內涵豐富的文物“活起來”,讓每一位觀眾真正感受到其背後的文化和溫度,是博物院一直在思考、研究和實踐的課題。

此次特展是故宮博物院舉行的規模較大的文物視覺聯展。據介紹,展品設計借用了中國多寶閣的概念,共設9閣,每個閣內放置“國寶盒子”。同時,設計借用中國園林的手法,以特定的位置擺放盒子,每個盒子只有一面為動態國寶展示,避免形成圖像之間的干擾,同時觀者也需要“尋找”9件國寶,以此增加趣味感。

那麼,觀眾在哪才能一睹9件國寶的真容呢?記者了解到,包括故宮博物院在內的9大博物館將在全國9地,分別設立9個分展區,展出本館入選特展的文物實物。

■ 9件國寶真容在何處?

【石鼓】 故宮博物院

石鼓因形似鼓而得名,每塊高二尺,直徑一尺多,重約一噸。石鼓上原刻有718個字,用大篆體書寫,是漢字從金文到小篆演進歷史過程的活化石。石鼓上的詩句,記錄了秦始皇統一前一段為後人所不知的歷史。西元627年,石鼓第一次被發現,因神秘和奇異而被驚為天賜之神物。它們歷經過唐朝的“安史之亂”,宋代的“靖康之變”,在權力更疊的亂世中輾轉于孔廟高堂和草莽江湖。

【懿德太子墓壁畫《闕樓儀仗圖》】 陜西歷史博物館

1971年出土于乾縣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它由八幅圖組成,東邊壁畫面積約39平方米,西邊約34平方米,是眾多唐代壁畫中最具皇家氣勢的一組:三齣闕樓,一座母闕,兩座子闕,巍峨高聳;三軍儀仗,步兵、騎兵、車馬隊,196人昂首以待,倣若再現大唐儀仗盛景。

【雲紋銅禁】 河南博物院

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2號春秋中期的楚墓,通高30釐米,器身長103釐米,寬46釐米,是目前所見體量最大、紋飾最精美的銅禁。作為盛放酒器的案子,周人稱之為“禁”,以示禁酒之意。銅禁用失蠟法鑄造,將中國採用失蠟法鑄造工藝的歷史提早至春秋時期。它是目前經科學發掘的最早的禁類器物,見證了中國第一個禁酒時代。

【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卷】 遼寧省博物館

此帖是武則天命弘文館用勾填法摹之以留內府的,真跡原本還于王方慶,早已散佚。遼寧省館藏此帖現僅存王羲之等七人書翰,在流傳過程中曾兩次遭火劫,火燒的痕跡猶存。此帖勾摹精妙,可與唐摹王羲之《喪亂帖》等比美,有“下真跡一等”美譽,為研究東晉書法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皿方罍】 湖南省博物館

器蓋高28.9cm,鑄有八字銘文“皿而全乍父己尊彝”,呈廡殿頂形;器身高63.6cm,鑄有六字銘文“皿乍父己尊彝”,以雲雷紋為底,配以獸面紋、夔龍紋、鳳鳥紋等多種紋飾。器形巨大、造型紋飾精美,“顏值與內在”兼具,堪稱“方罍之王”。

【雲夢秦簡】 湖北省博物館

這是一件藏于深閣、極少示人的珍貴國寶。在1155枚長23.1-27.8釐米、寬0.5-0.8釐米筷子般粗細的竹簡上,秦代基層公務員喜20多年筆耕不輟書寫近4萬字的工作日記,內容涉及農業、倉庫、貨幣、貿易、徭役、置吏、軍爵、手工業等社會各個方面,記錄了從商鞅變法到秦始皇30年近100年的歷史。它不僅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最完整的法典;在中國書法研究領域也是彌足珍貴的歷史資料。其所書字體“秦隸”,處於篆書向隸書轉變階段,是中國最早的隸書。

【大克鼎】 上海博物館

清光緒年間出土于陜西扶風縣窖藏,為西周孝王時器物,與大盂鼎、毛公鼎並稱為“海內三寶”。鼎身有銘文290字,記載了一位西周的膳夫“克”對祖父功績的追述和周王對克的賞賜。除了大克鼎以外,還有小克鼎共七件,用來盛放肉食等祭祀品。作為膳夫,克卻享有諸侯級別使用的七件列鼎,可見他極受周王重用。

【玉琮】 浙江省博物館

1986年出土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的良渚遺址,重約6500克,直徑約17釐米,高8.9釐米。其上的線刻細若遊絲,1毫米內刻有4、5根細線,且根根清晰筆直。琮體的四面四角都用浮雕技法雕刻了“神人獸面紋”,四個棱角上的獸面紋兩側各有一隻神鳥守護。形體寬闊碩大,紋飾獨特繁複,被稱為“玉琮之王”。

【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 南京博物院

大報恩寺琉璃塔共9層,高78.2米,通體用琉璃燒制,璀璨奪目,被譽為“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清朝晚期毀於“太平天國”戰事中。目前僅存的這套完整的琉璃塔拱門,是由修繕之用的備用構件復原而成,上有代表慈悲的大鵬金翅鳥、救度之相的龍女,還有代表著最真誠祈願的魚王摩羯魚、獅羊、白象等形象,體現了陶瓷燒造技術、建造技藝和藝術審美水準的最高水準,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古代寶塔藝術的最高峰。

國家博物館

珍貴文物展示人犬互助歷史

狗年生肖有什麼文化內涵?國家博物館春節期間以館藏文物為基礎,策劃展出了“瑞犬納福——戊戌新年館藏文物展”。展覽以“吉慶春節和生肖狗”為主題,分為“迎歲——春節年俗文化”“興旺——人類生活中的犬”“通靈——民俗文化中的犬”和“賞伴——文學藝術中的犬”四部分內容,展示了豐富的犬文化。

“迎歲”部分挑選卷軸畫、挂屏、圖冊、年畫、剪紙、瓷器等文物,展現文人雅客對“歲朝清供”題材的多樣性藝術表現。“興旺”部分著眼于日常生活,精選畫像磚、石碑、配飾、圖冊、卷軸畫等,展示日常生活中犬的社會角色和重要作用。

“通靈”部分通過陶俑生肖犬、印章、銅押、銅鼓拓片、玉制小狗、民間泥塑等文物,反映犬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豐富象徵內涵。“賞伴”部分則匯聚了不同時代描繪犬類形象的藝術作品,深化人們對瑞犬納福的美好期盼。

首都博物館

十幅畫作講述“滿人愛犬”

另一場狗年文化展則在首都博物館登場。這場名為“瑞犬望春風”的展覽,分為“吉祥生肖”、“犬守安康”和“報之瓊琚”三個部分。首都博物館館長韓戰明介紹,該展覽意在介紹生肖文化,以犬與人類的關係為主線,講述犬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給予人類的幫助,以及在長久相處中形成的信任和依賴,“展覽集生肖文化和年節文化于一體,希望能為觀眾增添過年的喜慶氛圍。”

記者日前在首都博物館看到,展品中有早至漢代的綠釉紅陶狗,也有晚至清朝的內畫駿犬圖鼻煙壺和民國犬形銅鎖。值得一提的是展覽中特別設置一部分講述“滿人愛犬”的傳統,例如郎世寧曾為乾隆皇帝的十隻愛犬創作了《十駿犬圖》,將犬比喻為駿馬,此次展覽再現了這十幅畫作。

國家圖書館

借助古籍文獻展示年俗來歷

臘八、祭灶、貼春聯、祭祖、守歲、拜年、走親戚、迎財神、賞花燈……這些春節期間的傳統年俗禮儀都有什麼文化內涵?在國家圖書館,觀眾可以找到答案。

國圖主辦的“明春節禮俗 樹文化自信——2018年國家圖書館年俗文化展”目前正在國家典籍博物館向公眾開放,展覽借助古籍文獻、實物展示和多媒體互動等形式一一解釋了傳統年俗的來歷與內涵。

記者了解到,展覽展出了數十幅楹聯、描寫春節習俗的館藏典籍以及面塑、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在展覽入口處的“百福墻”上,滿滿地張貼著100個不同風格的“福”字,這都是從古代典籍中匯輯而來的,體現了圖書館的文化特色。

春節期間可手抄《永樂大典》

除了觀看展覽,部分文化場所還提供了動手體驗文化的活動。

3月2日(正月十五)之前,每日9時至15時30分,市民可以在國家圖書館北區一層稽古廳親手抄寫《永樂大典》中的文字。

為了讓讀者親近國圖“四大鎮館之寶”之一《永樂大典》,國圖從《永樂大典》中選取了15頁,印製成抄寫紙,以供謄寫臨摹。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副館長陳紅彥介紹,此次抄寫內容挑選的主要是寓意吉祥、貼近民眾的字眼。例如出現頻度最高的“興”表達了新年祝福,以及現代快遞的雛形“急遞鋪”,“希望讓讀者用這樣的方式了解古代生活,以及和我們當下的關係。”

與此同時,“看《永樂大典》迎戊戌新年”活動也在國家圖書館啟動,展覽展出了部分《永樂大典》珍貴卷本,包括1983年山東掖縣發現的一冊、2007年歸國華人袁女士舊藏的一冊,以及從《永樂大典》中輯佚的《舊五代史》《宋會要輯稿》《建炎以來係年要錄》《水經注》等珍貴文獻。

據悉,國家圖書館春節前後還將舉辦一系列活動,與讀者共迎新春。2月16日(大年初一)上午,國圖館長將在館內向讀者拜年,並舉辦贈書等活動。

■ 主要博物館圖書館開放時間

●故宮博物院

2月15日(除夕)下午閉館,開館時間為8:30,止票時間為11:00,停止入院時間為11:10,閉館時間為12:00。

2月16日(正月初一)上午閉館,開館時間為12:00,止票時間為15:30,停止入院時間為15:40,閉館時間為16:30。

2月17日(正月初二)至21日(正月初六)正常開放。

●國家博物館

2月15日(除夕)閉館一天。

2月16日(正月初一)至21日(正月初六)正常開放,9:00-17:00(15:30止票,16:00停止入館,16:30觀眾退場)。

●國家圖書館

2月15日(除夕)至17日(正月初二)9:00-16:00開放。

2月18日(正月初三)至21日(正月初六)開放。

●首都博物館

2月15日(除夕)閉館一天。

2月16日(正月初一)12時開館,16時停止入館,17時閉館。

2月17日(正月初二)至21日(正月初六)正常開放,9:00-17:00(16:00停止入館)。

A06-A07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倪偉 許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