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1日,重慶主城晴空萬里。東水門大橋上汽車來來往往、軌道6號線不時呼嘯而過,旁邊的下浩老街裏,陽光穿過黃葛樹葉的縫隙,灑落在斑駁的竹篦墻上。路人紛紛駐足拍照,鏡頭裏一人一馬爬坡上坎,馬蹄發出噠、噠、噠的響聲,叩著老街的青石板。
當天,遠在巴南區木洞鎮棟青村的雷德中在清晨5點左右起床、喂馬,6點準時將馬匹趕上貨車從村裏出發,驅車約40公里,在早上7點到達下浩老街。東水門大橋南岸區的橋頭,順著梯坎往下走131步階梯就是下浩老街。雷德中趕著一匹正值壯年的公馬,馱著滿滿兩袋黏土往返于橋頭和老街工地之間。山城特殊的地形,總有地方車輛無法到達,旮旮旯旯的地方施工需要大量的建材,現代機械力不能及,而單靠人力又無法滿足搬運需求,於是,諸如雷德中此類的馬幫,就這樣繼續生存于夾縫之間。
雷德中和他心愛的10歲馬兒白海蒂。白海蒂,10歲,體重800斤。雖體型不大,但健壯,關鍵是適合做馱運:“家裏總共有4匹馬,活不多的時候可以兩兩輪換休息。馬比騾子好用,騾子如果馱著幾百斤走在這種階梯上不會給人讓路,脾氣倔,不好控制。但馬兒知道給人讓路,知道下階梯要斜著走。”
在土方堆放的地方,雷德中先是用鏟子將土塊裝到馬背兩邊的帆布袋子裏,滿滿一鏟估摸著有20斤,一鏟傾倒下來,馬身要晃一晃、穩一穩身形。裝滿後兩邊加起來有400斤左右,馬匹背著體重一半的重量,先是下131步階梯,中途不時發出嘶鳴,好像在招呼過路的人注意。都説上山容易下山難,馬匹背著幾百斤重物下階梯也要悠著走,下陡坡時雷德中要走在馬後面,不時扯著馬尾進行控制,讓馬斜著往下走。馬蹄顫顫,不時要踩空、調整。下完階梯走一段平路,再上7步階梯,單邊耗時5分鐘左右到達“卸貨點”卸貨。
雷德仲介紹,牽馬做馱運也講究天氣,現在這個季節的晴天最好。下雨天石板路太滑,怕扭傷馬腿。同時,馬不能經常淋冷雨,淋雨久了的話馬容易感冒。
遇見前面有人時,雷德中趕緊用手抓住馬兒的尾巴,生怕它受驚惹麻煩。
路上有一個小洞,雷德中趕緊用磚塊將洞蓋上,怕馬兒不小心踏進洞裏,馬失前蹄。
雷德仲介紹,現在重慶用馬拉東西的越來越少了,其實這個“活路”還是可以,運氣好的話幾乎天天都可以找到僱主,一個人一匹馬,一天的報酬從600到1000元不等。在到下浩老街馱運之前,雷德中剛做完一個南川山上的活,他和兒子控制3匹馬一天運完近20噸建材,當天的工資是4000元。“要看運什麼,運條石要貴一些,一塊條石近200斤,把條石搬開工背是個技術和力氣活,搬開工背的時候至少需要兩人搬石頭一人控制馬匹,而且卸下來的時候要特別小心,怕把馬腿砸到。運土方風險小、便宜。”
雷德中用鏟子把土裝滿需要5分鐘,走到卸貨點也是5分鐘,空著回程的時候要快一些,只需要3分鐘左右,合計約15分鐘一個來回,剩下的一兩分鐘,人和馬匹都需要歇口氣。
卸完土石方後,雷德中檢查馬兒的關節,生怕它受傷。從早上7點開始馱運,近十個趟次下來,馬匹的汗水已經將毛髮浸濕,雷德中的汗水也冒上額頭。(文/江飛波 呂芷逸 攝/冉文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