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這兩年的電視劇市場,從前年到今年初尚是流量明星、玄幻題材的天下,流量明星們一邊被詬病演技欠奉,一邊收穫著粉絲和資本的追捧。但從今年三四月份《人民的名義》《白鹿原》熱播肇始,到今年下半年,《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情滿四合院》等嚴肅題材集中播出,之前被“冷落”的戲骨們開始重佔鰲頭。

新京報記者粗略統計了2017年熱門電視劇發現,雖然流量“鮮花”、“鮮肉”仍是市場投資的熱點,“流量+IP”的組合仍屢見不鮮,他們作品的播放量也很高,但口碑普遍不盡如人意。從收視成績和關注度來看,這些作品並未因“流量”而得勢,大多數劇平均收視都未能破1。這表明觀眾的口味越來越傾向於好看、演技出眾的電視劇作品,而非一味關注這部劇究竟是否有流量明星出演。對於這樣的現象究竟是否會扭轉電視劇資本市場的“唯流量”論,業內人士表示樂觀其成。

專家分析

大眾審美改變,資方或會重新考量市場

新京報記者針對上述統計,專訪了第十三屆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電視劇《生逢燦爛的日子》編劇、主演果靖霖。果靖霖表示,自從資本進入到電視劇市場以後,逐漸變成了“外行管內行”,“老闆們有錢,你得聽老闆的。他們追求的是收視率、關注度、數據、流量,但電視劇搞的還是百姓都喜歡的表演藝術。年輕的小姑娘小夥子挺漂亮的,你現在愛看,這沒問題。但遲早有一天是會看膩的,只有‘演技’才是實實在在的。”

在《生逢燦爛的日子》播出過半時,曾經有觀眾質疑,姜武、張嘉譯、果靖霖三個人從青年演到中年有些違和。果靖霖表示,主要原因在於,現在三十多歲的演員根本找不到接班人。“很多觀眾説我們哥仨是行走的演技教科書,其實也是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很難有表演技術像我們這樣的。他們不是沒才華,主要是他們隨便演古裝戲,把自己給演毀了。”

果靖霖透露,今年“戲骨”霸屏的現象其實早有預兆。在2015年到2016年,“流量”和“IP”全面佔領市場的時候,包括他在內的很多中生代“戲骨”之所以沒有站出來表達自己的看法,正是因為他們都在觀望這個市場,“因為我們知道,不少流量是華而不實的,與其直面,不如我們先埋頭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好作品。”

例如,張嘉譯為《白鹿原》擔任了藝術總監,吳秀波製作了《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果靖霖編劇了《生逢燦爛的日子》。這些作品也從今年年初便開始扎堆播出。果靖霖形容這股力量為一艘悄悄衝擊市場的銀河戰艦,“我們也沒想徹底扭轉什麼,但是我們認為,拿出我們這一代演員的誠意,把好作品給觀眾看,觀眾自然會有一個考量。如果觀眾喜歡了我們的作品,作為那些只喜歡投資小鮮肉作品的資方,在大眾審美改變之下,他們也會重新考量市場。”(采寫/新京報記者 張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