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召開在即。今年恰逢東盟成立50週年、東盟與中日韓(10+3)合作機製成立20週年,會議行將出臺的新構想、新方案令人期待。
中國東盟合作多線並進,在貿易融通、産業對接和區域合作等方面不斷開拓,攜手譜寫共同發展與繁榮的新篇章。
經貿合作穩步增長
近年來,中國與東盟各國經貿合作不斷深化。中國已連續八年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連續六年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今年1月至7月,中國東盟貿易額同比增長14.5%,高於中國整體貿易增速。
觀察人士認為,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談判完成,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有望實現到2020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達到1萬億美元、新增雙向投資1500億美元的目標。
與此同時,不少國家切實體會到中國消費市場的崛起和升級。逐年猛增的中國居民出境遊人數讓東盟各國分享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目前中國已成為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柬埔寨的最大旅遊客源國,新加坡的第二大旅遊客源國。中國對東盟遊客的吸引力也在持續上升,在中國主要客源國的前15位中,有6個是東盟國家。
據統計,2016年,柬老緬越泰5個東盟成員國接待的中國遊客數量為1300萬人次,比2015年增長17%。其中,中國大陸游客在泰國總共消費4392億泰銖(約合132.5億美元),比2015年增長15.34%;中國遊客在印尼每人平均消費超過1100美元。中國人快速提升的購買力,已經成為東盟各國市場無比重視的強勁力量。
産能合作拾級而上
天下事未嘗不敗于專而成于共。多年來,中國堅定支援區域內互聯互通建設,不斷深化産能合作,促進共贏發展。
目前,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中馬“兩國雙園”、中緬油氣管道、印尼雅萬高鐵、中老鐵路等重大項目已成功開展合作。根據商務部數據,截至今年5月底,中國企業累計在東盟國家簽訂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合同達到2962.7億美元。目前還有一大批公路、鐵路、港口、航空、電力、橋梁等項目正在實施。
與此同時,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及絲路基金的順利運作,進一步推動中國與東盟的産能合作拾級而上。觀察人士認為,無論是《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印尼全球海洋支點戰略,還是越南“兩廊一圈”規劃等,都可以在基礎設施建設、國際産能合作、工業轉型升級等領域與中國“一帶一路”建設找到大量契合點與廣闊對接空間,共同促進區域發展與繁榮。
中共十九大報告就“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新部署,明確了到2035年中國“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等具體目標。創新驅動的新經濟已經在中國蓬勃發展,中國的産能輸出正穩步邁向高端産業。
從中國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雲計算平臺阿裏雲為東盟地區提供雲端解決方案和人工智慧服務,到武漢光谷北斗為泰國災害防治、海上交通、智慧城市等領域提供服務,中國與東盟區域內科技創新合作持續升溫,中國經濟轉型孕育的新興行業為區域內産能合作開闢出更具潛力的新天地。
區域合作普惠地區發展
東盟成立半個世紀以來,已經成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和促進世界多極化發展的一支代表性力量。在世界秩序進入深刻調整期的背景下,中國與東盟各國只有加強合作,才能為本地區發展注入活力,實現整個區域的共贏發展。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倡導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在用“一帶一路”等公共産品為區域發展謀劃的同時,中國也積極支援和參與“10+3”合作,圍繞自貿區建設、互聯互通建設、減貧合作等領域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倡議。
對此,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副院長索帕認為,中國已成為主要的區域開發夥伴和官方援助提供者,中國正在發揮、並將持續發揮重要作用。
磚連磚成墻,瓦連瓦成房。中國與東盟國家相互依存,已經成為利益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作為區域內的經濟大國,中國抓住歷史機遇,在創新中不斷探索、實踐,攜手東盟國家向著經濟增長和區域合作的新未來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