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海拔近2000米的鄂西將軍山蜿蜒而上,在這個常年霧雪天氣的高山之巔,駐守著一支雷達部隊,這裡的官兵每天要盯緊往來上千架過境飛機。
近日,南都記者前往被譽為“鄂西第一哨”的中部戰區空軍雷達某旅一站,解開這支連隊在高山上守護祖國防空的“戰鬥密碼”。
1
回溯
高海拔過去吃水靠下山扛靠融雪
一路驅車盤山而上,歷經一個半小時,來到近2000米高的被雲霧環繞望不到邊的巴山之巔,一排排整潔的營房和圓球狀的迷彩色雷達防風罩映入眼簾。
對常年駐守在這的官兵來説,高海拔、濕氣重的環境,讓官兵久而久之容易患有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等慢性病。同時,霧天容易出現遮障,對雷達探測有一定影響。走在營區內可以發現一片片菜地,其中一種叫“獨活”的藥用植物,是官兵專門治風濕的中藥,平日可做煲湯,也可單獨用藥。
該雷達站第19任站長焦戰濤介紹,這裡一年有260天是霧天、4個多月的積雪期,半年大霧瀰漫不見天,半年大雪封路不見地,是軍委總部確定的邊遠艱苦連隊。每到冬天大霧封山,最低溫度可達-20℃。
46年站史,也是一部“戰鬥史”。46年前,第一代官兵手挑肩扛,住著泥巴和著石塊臨時搭建起來的營房,每天輪流下山挑水,只為解決吃水用水問題。
據焦戰濤介紹,一開始官兵吃水只能靠融雪,特別是乾旱期和冰凍期,為了洗澡,只能把雪融化後再燒開。後來連裏自力更生從山下鑿了一條水溝到山上,並建了一個蓄水池。“山體石頭多,官兵歷時3個月用鎬頭鑿出一條水道,也就是那時候,我們鋪設了供水管道,新擴容了蓄水池。”
“一天有雨三天霧,三天有霧三天潮。”是這裡官兵生活的真實寫照。每年11月下雪,由於積雪不化,地面容易形成10公分的冰淩,車輛根本沒法上下山,戰士只能從後山的“擁軍路”買菜後走上來,338步臺階,一米五寬的便道,可用於日常生活保障。
“下雪的時候整個臺階完全看不到,路面上的雪和旁邊灌木叢平齊,一不小心容易掉到路邊的雪窩裏去。”紮根高山14年的四級軍士長金成説,這並不算什麼,冬天雪下到齊大腿,七八月份基本沒有水,夏天紫外線兩天就能把人曬脫一層皮,一年四季被子都是潮乎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