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一年前正式歸入監管序列,網貸(P2P)才終於結束“野蠻增長”的時代。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等多部委下發《P2P監管細則暫行辦法》,被業界視作“監管的原點”。隨後,銀行存管、地方備案等多個細則陸續出臺。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年來,至少有50多份針對網貸的監管細則陸續出臺,力圖將網貸行業引向“合規”之路。

大額標首當其衝違規網貸業務被禁止

今年7月底,紅嶺創投宣佈退出網貸行業,令業界一片譁然。

以大額標著稱、壞賬高達8億元之巨,紅嶺創投存在的問題早已眾所週知。但是,作為網貸行業曾經的“老大哥”,紅嶺創投選擇退出網貸市場,還是超出了市場意料之外。

早在網貸細則出臺前,監管層就曾多次提及,P2P是資訊仲介而非信用仲介,要引導P2P向小額分散的領域發展。網貸監管細則更是直接規定:個人限貸20萬元,企業限貸100萬元。這意味著,動輒上億的大額標已被正式宣告“違規”。

“紅嶺創投曾嘗試過向汽車金融、消費金融等領域轉型,但最終宣告失敗。”對轉型的失敗,紅嶺創投CEO周世平顯得十分坦然,“小額分散的網貸並不是紅嶺擅長的,也不是我們看好的,所以最終會將這部分業務清理出去。”

除大額標外,集合標、與金交所合作的産品也都被列為“違規業務”。北京晨報記者獲悉,監管層已發文通知網貸平臺,要求進一步梳理自身違規業務規模,不準新增違規業務,並逐步有序退出。

銀行存管是硬標準420家平臺上線銀行存管

在網貸細則中,銀行存管成為網貸平臺合規的重要硬性標準之一。

融360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8月18日,已經上線銀行存管業務的網貸平臺共有420家。另有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完成銀行存管簽約(含上線)的網貸平臺接近600家,約佔7月底網貸平臺數量的28%。

針對銀行存管的爭議至今不絕於耳。在各地出臺的網貸監管細則中,廣州、上海等地監管部門均在徵求意見中提及“銀行存管屬地化”的字眼。

據網貸之家的數據,上海網貸平臺簽訂直接存管協議的銀行目前以城商行為主。在19家開展上海網貸存管業務的銀行中,有11家在上海沒有設立網點,簽約排名前三的銀行在上海均沒有設立網點。

盈燦諮詢分析師張葉霞表示,投資者在選擇平臺投資時,首先要看的就是平臺是否有銀行存管。至於銀行存管是否屬地化管理,只是網貸平臺合規成本高低的問題,對投資者的選擇並沒有太多影響。

備案登記制度缺位尚未有一家網貸平臺成功備案

日前,一則關於“首例網貸平臺完成備案”的消息流傳于坊間,但最終被認定為“烏龍事件”,令網貸行業剛剛燃起的備案希望又被潑了一盆涼水。

8月1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政府官網發佈通知稱,對申請備案的兩家互金公司廣西臻信網際網路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廣西雅庭集團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予以通過。

但不久,這則通知就被刪除了。當地監管部門再度公告稱,由於原負責網際網路金融專項整治工作的同志已休病假,新接手的同志不熟悉相關政策和法規,錯誤地給兩家公司出具了予以備案的通知。該備案既不符合程式,也不符合標準,屬於無效備案。

備案是衡量網貸平臺是否合規的重要標誌,但至今為止仍未有一家網貸平臺成功備案,畢竟不是長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