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加減法一畝田增收三五千元

“必須通過龍頭企業聯手合作社,探索出成功模式,讓農民看到實實在在的效益。”卓鍵介紹,關鍵是做好農田裏的加減法。

隆昌佈局了5個生態稻漁試點基地,陳墾的千喜農業在其中。“先做減法,養了魚蝦,就倒逼我們一滴農藥不用、一粒化肥不施,殺蟲靠黃板、性誘劑,喂的全是菜籽餅、麥麩。”陳墾説,這樣養出的土鯽魚顏色金黃,能賣16元一斤,比普通鯽魚貴一倍。魚糞又可肥田,種養迴圈,大米品質大幅提升,也能賣好價錢。

今年6月,陳墾等新型農民成立了稻漁産業協會,“就是為避免優質貨低價賣。”海健介紹,協會統一引進新品種新技術,統一打造“隆農聯合”品牌,組織收購會員産品,並監督會員生態種養。

劉小龍已聯繫好種苗,將在田坎上種晚熟柑橘,田埂上種黑麥草,再養黑山羊,把每寸土地都用起來,將加法做大。陳墾則借助毗鄰隆昌高鐵站優勢,開發80畝魚塘,建起“樂耕週末樂園”,“成都人1小時就能到這裡休閒垂釣,品嘗生態魚蝦。”

“計劃在示範區發展5000畝柑橘,我們專門組團赴浙江千島湖等地考察,正籌劃首屆小龍蝦美食節,啟動魚文化博覽館(西部魚谷)建設,同時洽談引進川南首個優質小龍蝦繁育基地,小龍蝦加工項目也已啟動。”卓鍵表示,3年後,隆昌山鄉將呈現“稻漁滿倉,花果飄香,青山綠水,民富村美”盛景。

“稻米‘邂逅’魚蝦,一畝田起碼增收三五千元。如今不少老闆和農民爭著要加入項目!”海健補充道。

深看

四川省委農工委副主任毛業雄:

好成績來自農業供給側改革

上半年,四川省農村固定資産投資繼續保持較大幅度增長,繼續領跑三次産業,這充分説明,四川農業農村的“洼地”效應愈發凸顯,吸引力不斷增強。

好成績是四川省上下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聚焦脫貧攻堅頭等大事,久久為功、持之以恒的結果。財政投入力度不斷加大,集中財力保障農業農村重點支出,已下達農業專項資金較去年同期增長13%,在持續加大水利、高標準農田等重大項目建設力度同時,加大新農村建設力度,全力保障脫貧攻堅投入,省級專項扶貧資金同比就增長了逾33%。同時,發力供給側,大力促進川茶、川菜等特色效益農業和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等新産業新業態發展。

效益也不斷提高。四川省今年進一步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更加注重財政資金“藥引子”作用,加大對金融和社會資本的撬動,建立農業補貼政策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等,農村要素被進一步激活,社會資本不斷涌向鄉村,前5月農林牧漁業民間投資增速達44.2%。

四川省農業基礎能力明顯增強,結構不斷優化,農村發展活力持續增強,農業增産和農民增收的基礎得以夯實。下半年,農業農村經濟一定能繼續穩中向好,糧油生産穩中略增、農民收入繼續保持“兩個高於”、脫貧攻堅再戰再勝的既定目標一定能順利實現,為四川省經濟發展當好“壓艙石”。本欄撰稿本報記者 李淼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