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本報多名記者上天山、下海南、走東北、進四川……東西南北聽民聲。印象最深的是兩面墻——

浙江省富陽市龍門古鎮東梓關村46幢杭派民居回遷房于2016年8月全部完工,村民只需花費建造成本價便能入住古色古香的新房。圖為2017年清明時節,村中油菜花、桃花、梨花競相綻放,各地遊客前來踏春賞景。計海新攝/光明圖片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陸續建設多項綠化工程,不斷拓展城市的綠色空間,讓市民近距離享受綠色福祉。圖為位於呼和浩特市區的草原絲綢之路文化公園。楊孝攝/光明圖片

一面墻立在上海奉賢。幾十米長的夢想墻,寫滿了群眾的“小小心願”:“我今年86歲,長期臥床,希望有一個按摩洗腳盆”“我是一名尿毒症患者,想要1台洗衣機”“我們是留守兒童,希望有人幫我們拍照……”短短數小時,1498個“小小心願”全部被認領。

另一面墻位於遼寧西豐。墻上挂著一張全縣地圖,上面畫滿了紅、藍兩色的圓圈。“畫紅圏的村表明已經脫貧,藍圈表示尚處在貧困線以下”,西豐縣委書記康冠華指著辦公室墻上這張圖對記者説,2016年全縣1.2萬貧困人口脫貧、24個貧困村銷號;今年年末,預計還有36個村脫貧。畫藍圈的村子雖然越來越少,但是越到最後,任務越艱巨。“今年我準備把全縣的村子跑一遍,到目前已經跑完了96個。”

隨著國家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廣西63個縣166萬名中小學生迎來了免費營養午餐。圖為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新印小學的學生們正在樂享營養午餐。蒙增師攝/光明圖片

一南一北兩面墻,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嚮往表露無遺,把黨員幹部“四面雲山來眼底,萬家憂樂在心頭”的愛民情懷錶露無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2013年至2016年4年間,每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都超過1000萬人,累計脫貧5564萬人,城鎮新增就業人口連續五年超過1000萬人,企業職工養老金連續12年增加,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跑贏CPI。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用“繡花”的功夫密織民生保障網。

北方冬季怎樣清潔取暖,農村禽畜養殖廢棄物如何處理,農村生活垃圾怎樣分類利用……這些“一枝一葉”的小事兒,件件擺上中南海的案頭。2016年歲末,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研究了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等6個民生問題。日前,記者走進遼寧省盤錦市,看到這6個民生問題逐一得到破解。“過去冬天燒啥?柴草、煤炭,既不方便,又不安全,還有污染。現在安上燃氣壁挂爐,打開閥門屋裏就暖和了。”大洼區唐家鎮北窯村村民張明偉告訴記者,村民每安裝一台取暖壁挂爐,政府就給補貼2000元。在南鍋村,記者看到村民張永豐正在家裏收拾垃圾,然後分門別類裝進不同顏色的垃圾桶,放到大門外,等保潔員來清運。村黨支部書記張洪亮説,如今在南鍋村,家家戶戶門前的多彩垃圾桶,已經成為鄉間的獨特風景。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