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中國網首頁

第8期:【中國説·世相】馬家三兄妹的脫貧路1/ 24)

發佈時間: 2017-07-04 00:10:1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陳維松 董小迪  |  責任編輯: 黃富友
支援← →鍵翻頁

 

《中國説·五年成就行》第8期,給您講述全國婦聯、空軍、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針對貧困地區兒童教育問題,聯手推出精準扶貧項目“藍天春蕾計劃”,資助25277名貧困孩子完成學業的故事。

貧困對陜西延安延川縣永坪鎮的黃家圪塔村來説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詞。馬東祥一家是村裏有名的貧困戶,生活對這個五口之家來説曾經分外艱辛。

馬家是重組家庭。今年44歲的馬東祥總是帶著與年齡不相符的緊張感,重度口吃使這個中年男人常會被一句話憋得滿臉通紅。

馬東祥的妻子高六六患有4級肢體殘疾。幾乎喪失勞動能力的她,只能幫著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剩下馬東祥拖著一瘸一拐的腿,扛起了這個五口之家的經濟重擔。

為了一年兩三千的收入,馬東祥幾乎每天都要出去蹬三輪車。兩年前,馬家不得不搬離已破舊不堪的窯洞。為方便三個孩子上小學,馬東祥花了7200元錢,在距離鎮第三小學不遠的路旁建起了一間簡單的板材房,作為一家五口人的家。

土炕、灶臺、書桌、碗櫃、水缸、幾把椅子……馬家被簡單的日用品塞得滿滿噹噹。這間面積不足40平方米的板材房,在來往車輛揚起的塵土中顯得突兀而單薄。

這也是馬寶強、馬跳琴、馬寶勤三兄妹生活的地方。每天早上六點,馬家三兄妹都要走在大車穿行的馬路邊去上學。永坪鎮第三小學是延川縣唯一一所全日制寄宿小學,在讀學生122人,留守兒童、單親兒童和孤兒佔了八成,其中23名學生屬於精準扶貧對象。

在小學老師高錦雲的印象中,和大部分家長親自接送的家庭不一樣,馬家一直用著“大的帶小的”的模式。

因為要跟著哥哥姐姐一起上學,今年9歲的馬寶勤在幼兒園時期一直是班裏到校最早的學生。這位瘦小的“獨行俠”只能自己在校園的操場上跑來跑去,直到8點鐘的上課鈴聲響起。

在高錦雲老師的眼中,馬跳琴、馬寶勤姐弟與其他孩子比起來,顯得“膽小又自卑”。但讓她印象最深的,還是三兄妹的穿著:“孩子們穿得都很不好。馬寶勤經常穿著姐姐的衣服,看著都覺得很心酸。”

馬家三兄妹中,15歲的馬寶強年紀最大。這個老師眼中頑皮到讓人頭疼的男孩子即將結束小學生活,去永坪鎮上讀初中。

馬寶強一到家,就爬上了父親馬東祥的貨用三輪車,一邊有模有樣的操作,一邊篤定地表示自己以後要當洗車工:“我喜歡賽車和跑車。”

五年級的馬跳琴是個安靜的女孩兒。她説,自己喜歡作文課,長大想當個作家。一年級的馬寶勤想法似乎更多。除了想當警察,馬寶勤説自己還想發明飛機,雖然他只在電視裏看過飛機。

2016年,馬家三兄妹被選入了全國婦聯、空軍、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的“藍天春蕾”計劃。除了書、書包、棉衣等學習、生活用品,每人每年還能得到700多元補助。此外,除了發放米、面、油,空軍在養殖、勞務、醫療等方面也對馬家進行了扶持。

“藍天春蕾計劃”是全國婦聯、空軍、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針對貧困地區兒童教育問題,聯手推出的精準扶貧項目。23年來,空軍官兵累計捐款1.25億元,資助25277名貧困孩子完成學業,幫助4萬多名嬰幼兒改善營養條件,救治了1084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惠及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受益於“藍天春蕾計劃”,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馬家如今的生活終於步入了正軌。2016年,馬家的年收入超兩萬元,比2015年多了一倍,在脫貧路上走出了一大步。(文/董小迪 攝/陳維松)

1   2   3   4   5   下一頁  


分享: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