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觸到的不少企業都籌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總部機構,建立更多融資計劃,把更多資源投進去,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有著多年中企境外投資項目經驗的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戴冠春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國內外企業參與進來。既有工程機械裝備製造的企業,也有貿易、金融企業,還有不少科技創新前沿的企業。“一帶一路”正撬動起不少産業的新支點。
設施聯通:製造企業“走出去”開啟新機遇
中國製造無疑將成為“一帶一路”重要的建設力量。業內人士指出,機械行業受益於“一帶一路”主要有兩個邏輯:一是沿線設施互通帶來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帶動工程機械等領域的需求;二是國家貿易拉動,涉及優勢裝備輸出等方面,包括高鐵設備、集裝箱設備、油氣裝備、船舶設備等。
趙乃育/繪
“一帶一路”建設啟動以來,一幅互聯互通超級版圖浮出水面。據統計,2016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總額約為9535.9億美元,佔中國貿易總額比例超過四分之一。2017年一季度,貿易總額超過1.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2%。其中,中國對沿線國家出口同比增長15.8%,佔同期中國出口總額的近30%。
全球産業結構加速調整、基礎設施建設掀起新一輪熱潮,加之發展中國家正在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這為國際産能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中國的製造業企業正努力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積極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加速國際化步伐。在“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我國的工程企業開始快速揚帆出海。
李磊現在是三一重工西非大區總經理。10年前,他剛進入三一重工就被派到肯亞工作,當地市場還沒有中國工程機械設備。如今,三一重工在肯亞有700多臺設備。在北非主要國家,三一重工的混凝土設備市場佔有率位列第一,起重機、挖機的銷售情況亮眼。
三一作為龍頭企業,更是優先分享“一帶一路”紅利,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目前,在三一集團的整體銷售中,海外市場銷售額已經超過公司業績的40%,其中70%的收益來自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對於一些基礎設施比較差的國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電、沒有能源,我們發現有的國家是用柴油發電,而且每兩個小時停一次電,為什麼停一次電呢?因為柴油發動機有兩個機組,一個機器停掉換另外一個機器,要關掉電腦,然後重新開。在這些國家進行投資,第一步肯定是要把路修好、把電通上。”戴冠春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他説,把路修好,把港口鋪好以後,就進入第二階段,也就是工業園區的建設階段。比如説,有的企業會做房地産,還有的企業會從國企總包到下面層層分包中尋找機會,在這個鏈條上,很多民營企業參與到了設備供應、勞務等方面。
他還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家中國民營企業在非洲為大項目做配套——為當地做工人的簡易房,後來因為蓋的漂亮、品質好,又被當地人請去建購物中心,後來也很成功,又和當地人一起辦了合資公司,還計劃合作成立基金投資項目。“這是一個很好的故事,中國企業怎麼通過一個國有的項目開始,然後逐漸深入發展,到最後可能變成一個基金投資項目,甚至一個私募投資項目。”他説,還有一些中國中小企業嘗試在當地做商業、輕工業等等。實踐證明,“一帶一路”會産生真正的價值,産業鏈條也會越來越長。
孖士打律師行顧問Sean Prior表示,目前接觸最多的一類項目可以統稱為“能源或資源類”,包括現在比較常見的大型電廠、電力項目,以及與電力相關的採礦、石油、天然氣等項目,因為很多的大型電廠需要礦産或者石油天然氣作為能源。第二類是“基礎設施建設類”項目,涵蓋範圍很廣,很多行業都會涉及,目前集中在高鐵等交通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