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介紹相關情況。中國網 宗超/攝
中國網財經5月11日訊 今日,國新辦就銀行業支援“一帶一路”舉措成效舉行發佈會,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表示,“一帶一路”沿線的項目、資金需求量大,期限長,需要構建一個由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和國際性開發機構組成的多元的、開放式的金融服務體系,秉承“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共同投資、共擔風險、共用收益。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數都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一帶一路’涉及的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資金需求量比較大。”潘光偉指出,“一帶一路”沿線整個投資的主體有“三多三少”的現象。一是中國的金融機構參與較多,但國際性的金融機構包括開發性金融機構參與較少。二是政策性銀行向縱深發展,但商業銀行的積極性有待提高。三是傳統金融産品比較豐富,但創新型的金融産品比較少。
潘光偉認為,政策性銀行和商業性銀行等各類金融機構功能定位不一樣,在支援“一帶一路”的過程中,要發揮其各自的優勢、特點、功能,逐步建立功能互補、優勢特色明顯的開放性金融支援保障體系,為“一帶一路”的建設提供長期的、市場化的、互利多贏的金融保障支援。
具體來看,潘光偉表示,開發性金融機構有獨特的優勢,因為開發性金融機構貸款期限長,開發銀行在支援境內外的“兩基一支”的建設上發揮了獨到的作用,而且是保本微利,不需要政府的補貼。
“國開行這些年包括在‘一帶一路’沿線這些國家投資的項目總體來説情況都是比較好的,不良率也比較低。再有,國開行的資金是政策性、開發性的資金,具有先導和示範作用,也有人才技術優勢。國開行可以帶動其他資金和民營資本跟進,這是國開行的優勢。” 潘光偉在發佈會上表示。
此外,潘光偉指出,商業銀行的優勢可以利用籌集資金渠道多元,可以吸收存款,可以發行專項的理財計劃,也可以向全球發行債券。比如,中行發行的“一帶一路”專項債吸引了國際資本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援。商業銀行在當地經營時間長。中行本身有機構、網點覆蓋的優勢,風控的技術比較強,它和開發性銀行是各具特色、綜合互補的角色。
潘光偉表示,在今後“一帶一路”建設中,我們還需要調動各種資源,開展新型的國際投融資模式,吸引國際資本支援“一帶一路”的建設。我們今後需要繼續加強同國際上的多邊、雙邊開發性金融機構,像世行、亞開行增強聯動,同時更好地發揮好亞投行、絲路基金的作用。
“中國銀行業協會在支援“一帶一路”建設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我們注重跟國際上的金融中心聯繫,跟香港金管局多年來一直保持很好的合作關係。”潘光偉表示,去年在銀監會和陜西省政府的大力支援下,中國銀行業協會舉辦了香港銀行家在西安的“一帶一路”的研討會。此外,香港在金管局專門設置了“一帶一路”推進辦公室。”
潘光偉透露,今年年底以前,中國銀行業協會計劃在倫敦設置代表處,做好溝通、協調和各種資訊的共用工作,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支援“一帶一路”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