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5月9日訊 5月9日,國新辦就中科院科技支撐“一帶一路”建設成果情況舉行發佈會。中科院國際合作局局長曹京華先生在發佈會上表示,中國科學院通過實施國際化戰略和啟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行動計劃,開展了大量的項目平臺和人才合作活動,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基礎和合作網路,為打造互利共贏的“一帶一路”的科技共同體作出貢獻。

有記者提問:中科院在科技支撐“一帶一路”方面有很宏大的構想,請曹局長介紹一下中科院在構建“一帶一路”科技共同體方面有哪些基礎和計劃?

曹京華表示,中國科學院有雄厚的基礎和大量的實踐,也有下一步合理可行的一系列計劃。2012年白春禮院長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長,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擔任這個職務。TWAS這個組織在國際上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中國科學院經過謀劃,抓住時機,從科技創新需求和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角度,啟動了國際化推進戰略,這也是中國科學院首次提出的國際化推進戰略。這一戰略涉及方方面面的內容,比如科研創新能力的提高、人才能力提高。

曹京華介紹,幾年來,中國科學院國際化戰略的實施,給中國科學院整個面貌帶來了相當大的變化,國際合作催生了一批重大的科研成果,顯著提高了中國科學院在國際科技舞臺的話語權。還有一批國際組織的分支機構單元也落戶在中國科學院,比如最近國際理論物理中心、國際減災中心、國際遙感遺傳保護中心等。

曹京華舉例説,我們建了九個海外科教基地,雖然時間不長,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不僅對推動科研創新,也在滿足當地民生需求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另外,結合發展中國家的密切需求,建立了五個中國科學院卓越中心,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合作的運作手臂和平臺,開展了很多合作研究、人才培養、培訓等。比如説氣候變化,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面臨的巨大挑戰,減災防災是很重要的。再一個,我們實施了CAS-TWAS院長獎學金計劃,這個人才計劃過去每年招收兩百名發展中國家博士生。經過“一帶一路”國際科技組織會議,今年進一步深化認識,今年增加450名-500名,這是相當有量級的。原來只是博士計劃,現在也有碩士計劃。我們一些研究所,比如過程所自己拿出課題經費,每年招收一批學生,這是中國科學院為發展中國家培養人才的體量。

中科院根據形勢發展需要,啟動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行動計劃,實施了相應的支援與沿線合作的計劃。總的來講,已經構成了相當的體系。在院裏“一帶一路”行動計劃中,還包括了去年11月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科研組織國際研討會。當時人數也是很多的,有幾個沒有預料,發展中國家的積極性這麼強沒有預料、參與的規模這麼大沒有預料、達到的共識如此之多沒有預料,這也顯示中國在國際的地位越來越提升。

但是也不能不説,科學院因為是國家戰略力量,有三位一體的優勢,我們既是最大的研發體系,同時也是國家戰略思想庫,同時也是非常大型的人才培養體系,所以我們有建制上的優勢。在搭建“一帶一路”聯盟方面,中國科學院是在綜合立體多元的佈局和行動。

曹京華表示,關於下一步計劃或者正在開展的工作,我們正加強和完善聯盟,把它註冊成國際組織。展望未來“一帶一路”的國際影響力和推廣速度,科技在中間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今年還要開展相應的工作組會議,完善有關章程,已經跟相關的22個國家在商議,將來要擴大這樣的聯盟,通過國際討論,招收新的會員,進行一些程式上的動作。中科院會通過這個平臺,組織國際合作項目、人才培養項目、招收優質學生的項目和相應的基金,讓更多國家積極投入到“一帶一路”建設,調動“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積極性和熱情。這個組織每兩年搞一次大會,今年在座的有幾位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他們都在搞傳染病的研討會、災害防治的研討會、“一帶一路”大數據的研討會、綠色技術的研討會、生物技術國際展望的研討會,這些都是在平臺可以依託的很多專業性協會。中國科學院的優勢在過去幾年,在推進國際化發展和服務“一帶一路”中做了系統的佈局,開展了大量的項目平臺和人才合作活動,擁有牢固的基礎和合作網路。相信在“一帶一路”沿線國立機構和組織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界朋友的支援下,我們把互利共贏的“一帶一路”的科技共同體打造好,我們充滿信心,科學院在這一點上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