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臺減災框架》下的“數字絲路”減災

發佈時間: 2017-05-04 16:12:42 | 來源: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陳方 王曉青等 | 責任編輯: 劉芳奇

關鍵詞: 一帶一路,減災,科學,風險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政府正在謹慎考慮利用科學技術應對氣候變化所導致災害風險挑戰問題。目前馬來西亞已成立了一個高級別的減災科學專家組,並由政府科學顧問監督指導。儘管基於衛星的空間觀測技術方法為解決極端氣候風險,提高協同減災能力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在相關技術應用時,還需進一步與區域特定的環境背景和資訊相結合,即在地方層面建立採用空間觀測技術降低災害風險與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和機制。

可用於地方級別的科學資訊對於確保減災預警和響應的有效性至關重要,因此,增強地方級別的數據獲取和建模能力可以提高對小尺度災害風險判別的準確性。這一工作對於馬來西亞本國和跨國保險公司十分重要,將更有助於其向再保險人解釋和證明災害風險(尤其是洪災和滑坡災害)對人員、經濟損失構成的風險程度。因此,地方級別的減災資訊對於參與DBAR國際科學計劃的發展中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將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緬甸

緬甸是災害多發國家,常受到“一帶一路”範圍內跨境災害的威脅,因此在DBAR國際科學計劃框架下發展多災種管理方法非常重要。目前,新緬甸減災行動計劃(MAPDRR被提出,其總體目標是尋求技術投入,使更廣泛的減災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起草新的行動計劃。MAPDRR專項組決定成立技術工作組,由包括政府部門、學術部門、非政府組織和其他技術組織等的代表共同參加。作為DBAR國際科學計劃的一部分,我們將在緬甸通過使用基於衛星的空間數據和技術,減輕氣候變化和災害風險對緬甸的影響,共同應對一帶一路發展面臨的極端氣候變化和災害風險問題。

尼泊爾

尼泊爾是一個內陸國家,東部、西部和南部毗鄰印度,北部毗鄰中國,是世界上最易遭受災害的國家之一。尼泊爾雖然並不直接位於古絲綢之路上,但中國西藏地區一直是尼泊爾聯結絲綢之路的紐帶。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尼泊爾被認為是具有巨大的潛力的南亞地區合作門戶。DBAR 國際科學計劃是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科技合作的國際研究計劃,以下是關於尼泊爾開展“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下的減災工作的初步想法:

(1)使用空間地球大數據,實現對自然災害(滑坡、冰磧流、冰湖潰決)風險的製圖,並製作喜馬拉雅地區社會經濟易損性的專題圖集;根據《仙臺減災框架》規定的行動重點,開展降低災害風險的聯合學習和研究。

(2)共同開展減災相關的研究,實現對現有減災成果的整合,在喜馬拉雅山區試點開展減災研究項目。

(3)促進中國和尼泊爾兩國科學和研究機構之間的減災科學合作。

(4)通過科學機構創建和推廣青年志願者或青年實習計劃,增進年輕學者之間的交流。

(5)在尼泊爾協助制定減少災害風險的科技計劃。國科聯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IRDR)一直鼓勵 IRDR 卓越中心、尼泊爾地震安全委員會(NSET)等機構為尼泊爾減災工作提供科學技術支援。“數字絲路”減災工作組將使尼泊爾有機會參加 DBAR 國際科學計劃,利用國際網路和理念,協助尼泊爾減災科學計劃的制定。

     1   2   3   4   5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